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五章 擴軍三萬的具體內容

  唯一讓楚行有些猶豫的是,這火炮重量有點大,一千三百斤呢,這換算成為後世的千克,那可就是七百二十多千克了,這個重量機動起來可是相當麻煩,光光是行軍時拉炮的馬匹就得六到八匹馬,而且還得是高頭大馬,如果是如今救民軍所擁有的那些小矮馬,得十匹左右。

  這種火炮,對於位於山地地區的救民軍來說,實在是太重了。

  但是楚行又捨不得這種重炮的龐大威力,一時間讓他有些糾結!

  每一次擴軍的時候,火炮都是讓楚行最頭疼的,一方面是技術不行,這造炮本來就難,另外一方面隨著救民軍的規模過大和作戰區域的擴大,導致戰術也在發生變化。

  戰術上的變化自然也就讓部隊對火炮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讓楚行對於火炮也是提出了好幾次不同的要求。

  當然了,之所以搞了好幾次的火炮需求變化,這也是因為大乾規模小,火炮數量少和種類少的緣故,如果大乾實力強大,每個種類的火炮都有的話,就不用這麼糾結了,各種類型的火炮都來個百八十門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可惜的是,這是不現實的。

  楚行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裡造出少數的火炮,並且確保這些火炮是救民軍目前所最需要的。

  考慮了一番後,楚行先是讓兵部的作坊先搞一門這種一千三百斤的樣炮看看再說,反正現在船小好掉頭,好不好用先試著裝備一門再說。

  至於大量製造的火炮,楚行考慮許久後,暫時就確定為兩種,一種是輕型步兵支援火炮,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的千戶所炮,另外一種就是八百斤的火炮。

  除了離火衛之外,騎兵部隊也開始進行擴編,本身山東就有馬政,戰馬不是特別稀缺,雖然很多戰馬都養的非常拉胯,但是山東盛產響馬,只要是有心,還是可以組建出一支騎兵部隊的。

  只是騎兵作為極其精貴的兵種,目前以楚行的財力,確實有些養不起。

  不過,楚行依然咬牙堅持,一口氣給救民軍增加了五百匹戰馬,也就是說,未來救民軍在戰場上,是有可能出現,上千騎兵衝鋒的場景的。

  當然,也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楚行真的不想過了,將家底拿出去打。

  剩下的刀盾兵和弓箭手,楚行並不打算繼續大規模單獨擴充這兩個兵種了,直屬刀盾兵和弓箭手,依舊各保持一個大隊的規模。

  這並不是說救民軍裡不再擴充冷兵器部隊了,而是因為楚行將會把刀盾兵、弓箭手這些傳統冷兵器部隊大規模編為守禦千戶所。

  但是考慮到最近兩次戰鬥裡繳獲了大量的明軍,救民軍勢必會以這些俘虜為基礎編成守禦千戶所,到時候這些守禦千戶所裡也是冷兵器部隊,自然會是以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