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萊州城下

  人家的重炮,和朝廷邊軍和水師那些千斤將軍炮一樣,連上戰場都需要用好幾匹馬拉著,然後一群人用力吆喝著才能夠推到炮位上,然後伺候這火炮的人竟然也有七八個人。

  那裡像自己這邊的火炮,兩三個人就能操作了。

  這火炮的劣勢,怕不小啊!

  除了火炮外,城外救民軍那些整齊的步兵方陣也是給予了他們極大的壓力。

  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在火槍時代,要判斷一支軍隊的基本素質如何,看他們列陣基本就能夠看的出來了。

  雖然不一定說能夠迅速列出整齊無比,動作如一的軍隊就是強軍了,因為很多軍隊還是中看不中用的,但是但凡是戰力強橫的軍隊,其陣型必定是整齊無比的。

  因為陣型,是冷兵器時代和火槍時代軍隊的最基礎的成軍條件了,沒有陣型根本就打不了仗。

  隊形整齊的救民軍,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惹的!

  這種情況,一直要到後膛步槍出現後才得到了改變,因為那個時候部隊的戰術也從線列戰術轉為了散兵戰術,並在布爾戰爭、日俄戰爭這個時間段裡徹底拋棄線列戰術。

  以至於數千人乃至數萬人密密麻麻的在一起,列出整齊而嚴密的隊形只能是在演習、閱兵等表演性質的場合才能夠看見了。

  但是即便是這樣,哪怕是到了現代,整齊的隊形也是軍隊的基礎,這不是因為整齊的隊列好看,而是隊列訓練可以培養士兵們服從命令這項最基本,同時也是罪重要的素質。

  萊州府城頭上的這些明軍,尤其是那些文武官員們,甭管他們懂不懂得軍事,但是卻是每個人都能夠從城外救民軍的整齊隊列裡看得出來:這些救民軍還真不是浪得虛名啊!

  上個月他們聽聞青州府的武之文集結了幾近四萬大軍前去鎮壓圍剿救民軍,但是卻是在巨洋河連續遭到兩次慘敗,損兵折將不說,而且連青州府府城都給丟了,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是誰在開玩笑呢。

  但是誰能夠想到還是真的,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武之文一身狼狽的逃到萊州府後,他們才是不得不相信,救民軍已經是成了氣候了,不能以尋常土匪來看待他們了。

  如此親眼看到這些救民軍,也是再一次讓他們確認了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好在他們把家人以及金銀細軟都是在前幾天都是轉移出去了,不管是去鄉下的莊子,還是去其他州府或者省城,都比留在萊州府來的好。

  他們本來對於能不能守住城池的信心就只有十之二三,但是等他們親眼看到救民軍後,原本只剩下十之二三的信心已經徹底沒有了。

  這城怕是守不住了,唯一的問題是,他們能夠在救民軍的攻勢下堅持多久。

  只要能夠堅持個十天半個月的,那麼他們就能夠等到省城那邊的大軍抵達,到時候他們就得救了,到時候甚至還會因為守城有功來一個升官發財。

  但是如果他們沒有能夠堅持到援軍抵達,那麼在場這些官員們的下場都好不到那裡去。

  投降了家人會死,不投降他們自己會死。

  至於逃跑,你逃一個試試,武之文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