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焦灼之下


  不滿意,但是他依然在重視自己,頻頻給自己機會。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秦去疾是楚行手把手教出來的,他心裡如何不感激楚行,不反思自己的過往呢?

  所以秦去疾心裡非常清楚,那就是自己可以死,但是卻絕對不能浪費這一次大王在戰機之中給自己尋到的機會。

  大哥是高高在上的大王不假,他可以想盡一切辦法扶持自己,但是他也是要一碗水端平,不讓其他人說出閒話來的。

  他知道,這一次一旦他搞砸了,大哥即便是再想扶持自己,也難了。

  所以面對楚行的囑咐,他是聽的很仔細,同時還厚著臉皮請錢進那邊給他臨時調派的幾個年輕有為的參謀過來,幫他做臨時決策。

  畢竟這一次作戰行動非同小可,他也是擔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順利指揮這麼多臨時抽調出來的部隊。

  這種關乎救民軍生死存亡的時刻,錢進肯定是不會拒絕的。

  當場便從手底下的小參謀之中,挑選了三個年輕有為,思維活躍,且臨戰經驗豐富的參謀給了他。

  不要看,錢進在救民軍體系之中,相當於沒有嫡系隊伍。

  但是他需求的人才,楚行都是最為優先供應的。

  而有了楚行的支持,錢進也可以從軍中、講武堂、文官體系、俘虜的高級軍官、地方官員之中,肆無忌憚的招攬和選拔。

  這些年輕的參謀們,基本上都是讀書人出身,而且他們都曾經在講武堂學習過,且擁有在一線部隊服役的經歷,並且都最起碼要擔任過軍隊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

  他們一方面是強化救民軍的參謀系統,同時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學習,之後還會外派到下面是擔任救民軍的軍事主官。

  按照目前救民軍擴軍的架勢,這些人放出去後最少也是一個千戶。

  這些人即具備了傳統的文化教育,同時又接受過新式的軍事教育,從素質上來說,乃至目前救民軍裡諸多軍官裡的佼佼者,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現在實際上還處於學習階段,向旁人學習或者是自行鑽研更高深的軍事知識。

  如果說當初虎賁軍出身的軍官,暫時為救民軍撐起了一片天空的話,那麼這些本來就是讀書人出身,而後又經過一系列軍事教育的年輕一代軍官,才將會是救民軍的未來。

  有了這幾個作戰司參謀們在,秦去疾也是安心了不少,當即也是不敢拖延時間,直接就是騎著馬去集合部隊了。

  秦去疾的這支中軍突擊隊裡,輜重團剛經歷了一場殘酷的大戰,部隊的減員不小,而其他幾支部隊加在一起,勉強有四千五百人。

  從兵力數量來看,這實際上只能勉強算是一個衛所的兵力配合,但是依然沒有辦法跟因為頻繁分兵,且損耗頗為嚴重的第一、第二野戰兵團相比。

  秦去疾率軍出發後,楚行依舊和之前一樣,觀看著整個戰場!

  此時戰場看上去彷佛雙方是進入了膠著階段,李大虎所統帥的先鋒部隊,跟明軍兩萬多人對抗過程中,打的非常吃力。

  因為明軍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也有火銃和火炮,人家也會排兵佈陣,而且有大量宣府的步卒加入的明軍甚至說,戰鬥力上升了數個檔次。

  楚行這邊兒得到的信息,大體上跟他觀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

  目前救民軍的主力部隊,已經損傷了大致超過三千人,幾乎接近一比一的戰損比。

  不過對面的明軍也不好受,因為宣府來的侯世祿,比起傳統的指揮官來說,還擁有一定的理性。

  從始至終,都沒有讓青壯去送死,而是更多的依靠衛所兵和募兵。

  而之所以給救民軍的前線部隊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傷,是因為侯世祿下了死命令,讓各中級指揮官派遣出了大量的親兵和嫡系部隊。

  所以這也造成了一種感覺。

  那就是打起來,朝廷一直壓著救民軍打,並且嘗試著不斷髮起攻勢。

  因為侯世祿很清楚,任何一支部隊,都有其韌性和極限所在,救民軍之所以那麼強,是從未有一支部隊,給他們造成過極限的壓迫感。

  他就想通過這種壓迫感,迫使救民軍撤退。

  而任何一支部隊,只要後撤了,就是敗亡的開始。

  但是讓侯世祿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拼勁全力,派出去的兵馬,在實際中,並沒有推進多少,反而自己一方損失慘重。

  因為他這一方,損失了也將近三千的兵馬。

  而且這其中,骨幹將領的親兵和募兵是非常多的,不要說前線的將領,就算是後方坐鎮的高層,都有些崩潰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