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四十章 連連吃虧

  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貿然強攻的話怕是傷亡會不小,所以他乾脆是暫停了對海州城的總攻,反正這海州是甕中之鱉,憑藉他麾下大軍的實力,真要下了決心付出一定傷亡,說拿下也就拿下了。

  也沒有必要急於一時,先看看情況再說,然而他屯兵於海州城下的時候,卻是很快聽聞了明軍援兵的消息,根據一些不太靠譜的情報顯示:淮安知府宋統殷聽聞偽乾賊軍南下海州後,已經是彙集兵馬兵進海州,準備匯同海州的明軍一起圍剿偽乾賊軍!

  這宋統殷相比之前大乾遇到的官員,可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閱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此人剛剛擔任淮安知府,就開始整官場風氣,大肆反腐,並且曾帶領百姓治理水患,在民間非常有威望。

  這也是大乾在地方徵兵難的原因,因為百姓們都念著宋公的好。

  徐沛之地,白蓮教的規模一直也不小,之所以難以成事,就是因為有宋統殷的存在。

  而且這個知府,本來是要去做山西巡撫的,就是因為山東戰亂,他才沒有走成。朝廷留了一個能人在淮安府坐鎮,也是擔心漕運出現問題。

  不過李大虎卻不在乎對方是誰,在他看來,既然明軍敢來,他就敢打!

  一得到這個消息李大虎立馬就是把海州拋之腦後了,既然有了圍點打援的機會,誰他去管他什麼海州啊,先打了這股明軍援兵再說。

  所以很快,李大虎麾下最精銳的第一上直衛,第一千戶所(原虎賁軍)以及第二千戶所大部(原鷹擊軍)迅速繞過海州南下,一路直奔沐陽撲了過去。

  而沐陽是什麼地方?

  海州城的南大門,梧州等地明軍增援海州的必經之地!

  沐陽位於海州城之南,有二十多條河流交匯,是典型的戰略交通要道。

  如果說淮安府城那邊的明軍要西進增援海州的話,那麼這沐陽就是必經之地,嗯,這一點是不管他們明軍是走陸路還是走河道,都是一樣的。

  李大虎此時放著海州城不去打,反而是把最精銳的第一千戶所派到沐陽,同時還把第二千戶所也是派到了海州城的南邊,準備隨時支援第一千戶所作戰,兩個主力千戶所彙集在海州以南,所為的自然不是為了圍城海州城這麼簡單。

  他的目標是淮安府城那邊的明軍援兵。

  對於李大虎來說,如今的海州城是一塊攔路石,而且還必須得打掉的攔路石!

  但是如果說海州只是一個攔路石的話,那麼淮安府城就等於是一座大山了!

  淮安府城,作為淮安知府衙門所在,城防的堅固是海州所不能比的,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以後直接進攻淮安府城的話,那麼就等於是一頭撞在鐵板上。

  極有可能在淮安府城下損兵折將,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