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八十章 崇禎點將

  “老奴遵旨!”

  再一次揮了揮手,崇禎皇帝就是讓這老太監出去了,然後自己掀開被子,披上了外套後下了床,走了窗邊,看著外頭尚未融化的冰雪,他的眉宇就是沒有鬆弛下來過。

  半天后,他才是嘆了口氣離開窗口!

  南方的叛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縱觀大明王朝的歷史,什麼大風大浪沒有過,像是楚行這種叛亂,每年都得有幾次。

  規模大的也不少,但是大明努力一下,肯定是能剿滅的。

  現在他頭疼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起義軍太多了,剿滅不盡。

  像是楚行這種出頭鳥,早晚是要完蛋的,這一點崇禎內心的想法是非常明確的。

  但是楚行滅亡了之後,還會蹦躂出來,王行,劉行,這種殺之不絕的情況,才是真的麻煩。

  另外一個則是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當然了,他對於太子朱慈烺,是非常滿意的。

  畢竟是自己的嫡子,崇禎也不想搞什麼繼承人之爭,動搖國本。

  崇禎擔心的是這幫子文人將他的太子爺給毀了。

  自己剛登基那兩年,之所以屢屢有昏聵之舉,就是因為受東林蠱惑,又未曾接受過帝王心術的教育,憑藉著一腔熱血肆意妄為。

  結果是國家朝政越發敗壞。

  導致心在,崇禎想要扭轉乾坤,都成了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

  崇禎琢磨,自己這一代,即便是不亡國,這天下也難以好下去了,自己頂多又是中人之姿,想要恢復祖上的榮光,簡直是登天之難。

  尚不如培養下一次,所以崇禎對於太子的培養格外用心。

  挑選了一名不錯的小將,喚作周遇吉,專門侍奉太子武藝,又延請名士,講解治國之道,就是希望太子能夠成為真正乾綱獨斷的一國之君。

  只是事情往往事與願違,看如今的太子,便和看當初的自己一樣。

  如今的太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滿腦子都是詩書禮儀,認為只要懂得忠孝和禮儀便能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崇禎看來,真的是比當年的自己都好糊弄。

  崇禎數次想給太子掰過來這個錯誤的想法,都失敗了。

  一想起此時,崇禎就後悔無比,當初自己讓這群文官給毀了,怎麼就沒想起來,防範他們連自己的兒子也毀了這件事情呢?

  因為過於擔憂繼承人的問題,相比之下,楚行他們的叛亂一事,在崇禎眼裡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能夠將兒子培養好,十個楚行,二十個楚行也不在話下啊!

  崇禎為了繼承人問題而唉聲嘆氣,回到家中的馬士英也是臉色不太好看,這一次南下,先不說受不受苦什麼的,怕就怕這一去回不來啊!

  偽乾賊軍鬧的這麼大,馬士英出宮後就是把朝廷之中涉及偽乾的奏疏全都梳理了一遍。

  雖然這些奏摺裡的內容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慢慢梳理出來,並大概判斷出偽乾賊軍的真實情況。

  從諸多奏摺裡整理出來的情況來看,偽乾賊軍火器犀利無比,擁有眾多千斤以上的重炮,數百斤的重炮也是頗多,而且他們那些單兵使用的火銃也是極為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