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技術

  不過對於這個數據,楚行肯定是不滿意的,倒不是他不認可揚州兵工生產出來的火器,而是戰爭不等人。

  楚行思索了一番之後,對眾人說道:“老槍型繼續製造,哪怕質量稍微低一些,先讓將士們有槍可以用,哪怕後續質量上來了,再替換也可以。”

  沒有火銃,主力部隊的戰鬥力是幾乎為零的。

  為此,楚行要求下面直接大規模先緊急生產一批舊式火銃。

  因為生產舊式火銃,不論是人手,還是生產材料都是現成的,用來過度是剛剛好。

  陳耕耘也說道:“舊式火銃跟新式火銃不一樣,沒有必要非要在揚州集中生產,大王可以下一道王令,命各遷徙隊伍,暫停遷徙,就地生產。至於耗材,由工部調運即可,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因為大乾的戰略重心正在逐漸南下,青州府、安丘縣、臨朐縣的兵工廠作坊,正在搬遷,陸陸續續往海州和揚州這邊兒走,在路上肯定是要耽擱一段時間的。

  這也是目前火器生產的速度下滑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去揚州兵工廠之外,海州兵工,淮安兵工也已經投入生產,不過產量都不算高,海州兵工目前月度生產火銃四百支,而淮安兵工則生產三百支。

  雖然一個月可以生產一千一百支火銃,對於當下的大乾來說,雖然已經算是夠快的了,但是根本就不夠看。

  因為總體來說,他比之前大乾在山東的生產速度要慢。

  而大乾王師作戰、擴軍對於火器的需求又在提升。

  這就導致了大乾的官員們,想盡一切辦法在外面搞槍。

  說實話,因為戰爭因素,江浙的火銃越來越難搞,敢搞走私的商人越來越少,就連沈雀一個月也搞不到幾百火銃了。

  至於東瀛人生產的火銃,質量堪憂,楚行根本不想用。

  所以楚行要求,揚州兵工在順利投產之後,肯定不能只生產新式火銃,技術可以培養,但是老一套不能放下。

  楚行希望現在揚州兵工廠可以逐漸滿足大乾對於火銃的需要,同時待可以大規模生產之後,又可以大規模生產新式火銃。

  畢竟半年後,大乾面臨的環境只會更加複雜。

  陳耕耘等人聞言,知道大王的心意,紛紛領命。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閱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楚行又在兵工廠轉了轉,拍了拍剛才加工火銃的工具,“這便是本王曾經說過的車床吧?這玩意搞出來了,也不跟本王說一說呢?對了,水車搞得怎麼樣了?”

  陳耕耘聽到這話,卻面露尷尬之色,說道:“大王,水車和車床這類工具,在孫大人和何大人的指導下,我們確實摸索出來了,但是實用性還略微有些低。”

  聽到這話,楚行當下就有些不開心,怎麼每次本王想搞點新技術,爬爬科技樹,你們就說不好用呢?

  當下微微皺眉道:“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