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擊

  部隊如此,後續的民夫調運物資又怎麼分配?

  這麼多將領,在行軍途中誰聽誰的?

  這些事情,都必須大都督府開會研判,一件件的解決。

  打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上升到國戰的程度。

  不然以楚行的耐性,早就一股腦的莽上去,跟朱大典、跟孫承宗好好的血拼一場了。

  實在是因為戰爭已經從局部戰爭,上升到了整體戰爭,偏偏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以至於楚行抵達潁州城,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文武大臣的配合下,才逐漸捋順。

  這跟之前派遣一兩個兵團獨立作戰,完全不是一個模式。

  而這一日,隨著齊岐山再度上奏,請求出兵,並在一眾臣子之中說服了大乾國主之後,事情開始變得更加複雜且繁瑣起來。

  從楚行等高層的角度來看,眼下首要的事情,便是誰留守潁州。

  雖然孫承宗大軍已經成功滲透進入了大乾境內,甚至於壽州都有可能已經丟失了,但是西線大軍依然存在。

  也就是說,只要西線大軍一日不撤軍,潁州的軍事地位便不可撼動。

  而滲透進八公山的明軍,無非就是一條闖進鯨魚肚子裡的活魚罷了,當然他也可能是鬧海的哪吒,挑了大乾的龍筋,扒了楚行的龍皮,具體未來如何,誰也不清楚。

  對此,楚行倒是早有相關的佈置。

  首先,將一面代表著自己的王旗,懸掛在潁州成內。

  並且儀仗隊全開,正式入駐潁州公署。

  對於王駕就在潁州,潁州內外雖然早有猜度,但大王移駕此地的消息還是震動了整個潁州。

  不過,楚行很快將胡爺也拽入了潁州城公署,並將那面王旗賜給了對方。

  很顯然,楚行此舉的目的,就是在鳳陽府城即將暴漏的情況下,他必須採取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跟孫承宗這幫人打一個心理戰。

  讓胡爺以自己的名義在潁州留守。

  這樣,在鳳陽府便有兩面王旗,都代表大乾最高的權利,但是卻都不是楚行。敵人即便是想搞什麼斬首行動,亦或是探查大乾的虛實,也讓他們一時半會摸不著頭腦。

  此次,後勤便交給齊岐山。

  這一次構建的潁州大軍體系之中,齊岐山表現的非常出色,而且事關山東,他乃是山東的父母官,顯然做起來更加順手。

  至於楚行自己,則打著胡爺兵部尚書的旗號,直接奔赴山東戰場。

  反正虛虛實實,能起到一點迷惑效果是一點。

  其實,王上這麼安排,潁州的文武大臣們早就有所預料,大乾創業之旅,大王親征多次,這一次大王率軍駐紮潁州,大家其實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然而,這種高層規劃迅速決定下來以後。

  真正到了執行階段,卻發生了一件讓大乾國主極其不悅的事情。

  苗人鳳搜刮來的湖廣、河南起義軍,原本已經準備上前線,但是不知道是在誰的鼓動下,居然向大王要開拔費。

  怎麼說呢?

  當事情發生之後,楚行肯定是極其驚訝的。

  但是驚訝之餘,卻並沒有生氣,甚至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個情理之中不是說這件事情就該如此,而是說楚行幾乎是即刻便醒悟過來,這他孃的是一群被官府都打的到處跑的起義軍啊。

  後來被苗人鳳收攏,經過了一段時間挑選和訓練,又補發了裝備,只是看起來像模像樣而已,實際上的戰鬥力其實是有待考驗的。

  其成分是極其魚龍混雜的,大乾甚至連思想教官都沒派遣,也沒有派遣多餘的軍官對他們進行管控。

  這支部隊之中,肯定不乏生存不下去的舊軍官,逃兵,對於他們來說,開拔之前,要開拔費那是常規操作啊。

  而且,他們和大乾的其他部隊不同,他們是來自於湖廣、河南,其家人肯定流落在外,他們肯定也需要一筆安家費。

  所以鬧一鬧,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如果他們真的跟正常

  部隊表現的一模一樣,楚行反而擔憂,是不是大量的朝廷兵馬混跡在其中,想著在關鍵時刻,給自己致命一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