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四十八章 平臺奏對

  對於此事,曹

  文昭是極其反對的。

  雖然他是孫承宗、馬世龍一脈,但是他卻上書,據理力爭,他人為這一部分陝西精銳絕對不可以留下,倘若留下,陝西的“賊寇”就會重新滋蔓,結果無益於京畿、遼東、山東的防務,反而替陝西的賊寇,清除了朝廷兵馬。

  給了陝西反賊喘息之機。

  他還在奏疏中,跟崇禎說道:“秦兵之家室、蓄積皆在秦,久留於邊,非譁則逃,將不為吾用而為賊用,是又驅兵從賊也,”

  曹文昭認為,將陝西勤王的軍隊,留在京畿之地,用來防備遼東,鎮壓偽乾是完全錯誤的。

  偽乾與西北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他需要步步為營,一點點碾壓偽乾的生存空間,而不是一蹴而就。

  當然,他也有一部分私心,朝廷要派遣他去西北鎮壓反賊,西北沒有軍隊,他拿什麼剿,沒有充足的軍隊,只靠嫡系兵馬,最終的結果,也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而且,他極度反感,崇禎這種,不懂得軍事,還瞎指揮的態度。

  而崇禎一方呢?

  他肯定是有自己的靠攏的,一來關外的局勢需要穩定,二來他不鎮壓偽乾,那麼大運河不通暢,朝廷的元氣就無法恢復,這對於中央的權威,勢必會成為巨大的威脅。

  所以他對於曹文昭的意見直接選擇了忽略。

  由於他不撕洪承疇和孫承宗那般受待見,也不像是盧象升這般,在崇禎心裡是肱骨之臣,所以他雖然在京師保衛戰中立下了一定的功勳,但是卻沒有得到崇禎的召見。

  這導致曹文昭對於陳新甲和崇禎不滿,腦子一熱,便上書崇禎說道:“大明疆事決裂,多由計畫差謬。待戰事告竣,懇皇上一賜陛見,面陳大計。”

  經過了女真人入寇中原,以及山東的戰事波折,曹文昭意識到朝廷的危險,他十分渴望面見崇禎。

  但崇禎每日心煩意亂,那裡有時間搭理他呢?

  誰曾想,最後的結果竟然是曹文昭完全說對了。

  所以此時此刻,曹文昭雖然慨嘆朝廷的命運波折,但是又不得不對於自己的軍事上的遠見,有些許得意。

  但是讓曹文昭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爺叫他的口氣,竟然這般嚴厲。

  這讓曹文昭十分擔憂,此次面見崇禎,根本沒有機會,將心中關於國家大計的話,一口氣說個痛快。

  他俯首屏息,誠惶誠恐,一面靜候皇上問話,一面向象牙朝笏上偷眼瞧看那上邊用工整的小楷寫著他要面奏的方略要點。

  像極了被老師提問前,拼命看知識點的學子。

  崇禎如何不知道曹文昭心裡怎麼想呢?

  但是崇禎卻一點都不念曹文昭的好。

  就像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準備做某個大型項目,作為公司的高管,每天整日裡喊,老闆,你這個操作不行,不僅項目做不成,反而會讓現有的項目崩潰。

  喊不成功誰都會。

  但是你起碼告訴,具體該怎麼辦?

  摸不到老闆心裡怎麼想,瞎比比啥?

  現在,我果然讓你盼的項目沒做成,你一點都不著急,反而一臉得意的模樣,這也就是崇禎現在實在是窘迫,手底下大將死了一大波,不然就憑剛才曹文昭一個眼神,崇禎就能送他走。

  向曹文昭打量了片刻之後,崇禎怒容滿面,用威嚴的聲音說:“曹文昭,朕命你巡撫山西,協助洪承疇剿滅劉賊,這一年來,幾乎每日都有你的捷報,但巨賊諸如王自用、王嘉胤、高迎祥並未拿獲,遺患無窮。

  前些日子,你和楊鶴二人,更是連疏告捷,均言王嘉胤、高迎祥等全軍覆滅,屍積如山。欺飾戰績,殊屬可恨!朕今問汝:王賊在何處?闖逆現在何處?”

  皇上的震怒和責問,曹文昭完全沒有料到,簡直像冷不防當頭頂挨一悶棍。儘管他的性格十分倔強,也不由得轟然出了一身冷汗,臉色灰白,四肢微微戰慄。他鼓著勇氣回答說:

  “微臣前奏闖賊、王賊全軍覆滅,確係實情,不敢有絲毫欺飾,有總督臣洪承疇可證。”

  “強辯!”崇禎把御案一拍,又問:“你不惟沒有將闖賊拿獲,連起黨羽如張獻忠、李自成、李過等人全都漏網!汝奏疏中所謂‘逆賊全軍覆滅,非俘即亡’,不是欺飾是什麼?”

  曹文昭竭力保持鎮定,回答道:“微臣在陛下面前,何敢強辯。臣之首要任務,是剿滅山西的流寇。臣自入關作戰以來,首戰河曲,大敗王嘉胤、點燈子,稷山之戰,更是剿滅了李老柴、獨行朗,後臣又斬殺了李老柴和一條龍、掃地龍。臣在臨行勤王前,更是不計一切代價,掃滅了高迎祥,那一戰屍橫遍野,高迎祥身中臣三箭,十有八九是活不成了。”

  “諸多戰事,幾乎每一戰,臣都身臨前線,確實將逆賊全軍擊潰,死傷遍野,遺棄甲仗如山。

  王賊、王賊及其重要黨羽雖然並未就擒滅,但卻多半死於亂軍之中。”

  曹文昭的話很清楚了,那就是你說的李自成、張獻忠、李過之流,都是後起之秀,之所以現在鬧得那麼熱鬧,不是俺曹文昭的錯,是反賊如野草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至於王嘉胤和高迎祥也都是俺的手下敗將,王嘉胤被俺打散了,高迎祥差點被俺殺了。

  你不能啥都怪俺啊!

  “哼哼,你還在強辯”崇禎從御案上拿起來幾份奏疏和塘報,扔給曹文昭,憤憤地說:“你看看,這就是你一大堆大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