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八十章 擴充

  在補充旅裡的訓練時間不一,步兵和輜重兵、工兵的時間最短,他們在完成兩個月的補充旅訓練後,就能夠等待分配到各主力部隊了。

  而普通炮兵屬於技術性兵種,所以學習時間會延長到三個月。

  至於騎兵和弓箭手,這個可就沒準了,因為這兩個兵種對於個人能力的要求太高了,區區幾個月可培養不出來一個騎兵或者弓箭手,所以這兩個兵種的訓練時間雖然也只是三個月,但實際身上如果不是前線部隊的騎兵和弓箭手出現大規模傷亡,急需補充的話,這個訓練時間應該會延長兩個月。

  畢竟前線的騎兵將領們,也不希望自己的手底下只來了一個剛學會騎馬,連跟隨大部隊衝鋒都做不到的新手騎兵。

  如果把補充旅也算上的話,那麼如今大乾陸軍的新兵訓練才算是比較正規的,非技術性兵種的訓練時間為三個月,普通技術性兵種為四個月,高技術兵種為六個月。

  這麼漫長的訓練時間,也就只有如今局勢比較穩定,外部沒有大規模威脅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了。

  如果不是完成了六個師以及若干暫編團,混成團的整編任務,楚行可是不會這麼幹的。

  唯一楚行想著,如果後續前線部隊的損失不大的話,補充旅的訓練時間還能繼續延長呢,到時候訓練個一年半載的,再從老部隊裡抽調一部分軍官和士官充當骨幹,誰又敢說這些補充旅不能直接上戰場了?

  即便是訓練還沒有完成,但是也能夠在後方充當一些簡單的任務啊,情況緊急的時候,也能直接拉上去打仗啊,這可比他們在新兵營裡訓練幾個月好多了。

  這也算是楚行借鑑後世,開闢出來的增加軍隊的方式了。

  而且,如今有三個不滿編的補充旅坐鎮後方,可以很大程度上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專注於前線作戰。

  只不過,楚行雖然對補充旅寄望甚高,不過救民軍陸軍的高層們其實對補充旅不怎麼看好。

  以他們看來,要擴軍,最好還是效仿兩個混成團的模式,直接從主力部隊成建制的抽調一部分部隊,然後補充一部分的新兵,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直接就能拉上戰場,打過幾仗後,這新兵自然就變成老兵了。

  而抽調了老兵的老部隊,也能夠直接補充新兵,雖然暫時會影響老部隊的戰鬥力,但是實際影響並不大。

  如今這種補充旅,純粹就是多此一舉!

  對於楚行無語,這補充旅的主要目的可不是為了擴軍,主要還為了訓練新兵,擴軍只是一個附帶的效果而已,如果單純為了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的話,他還不如直接建立二線部隊,比如以前的治安軍、民兵之類的。

  而且主力部隊的花費和補充旅的花費也是差別巨大,不管是人員薪資還是裝備費用都是如此,補充旅用的裝備都是主力部隊裡淘汰所不用的裝備,基本不用花錢再額外購置,僅僅是這一點也能夠節省一大批的開銷。

  其次是人員薪資,補充旅的士兵都是新兵,武勳大多數很低,人數也不多,而且都是從主力部隊抽調過來擔任教官的,至於尉級軍官,大多是剛從講武堂畢業的菜鳥軍官,肩負教導任務為主。

  所以補充旅裡的高等級士兵數量是遠遠低於正規軍的,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員薪水開支,這一等兵和二等兵以及各級士官,雖然都是士兵這一個等級,但是彼此間的薪餉可是相差巨大的。

  大乾陸軍整編改革後,一個二等兵,其每個月的薪資為一兩八錢,這個錢是他們可以全部拿到手的,至於他在軍隊裡的其他生活花銷,包括伙食、被服、作戰用的工具等等,但是部隊全包了,如果這些都算上的話,其實大乾陸軍為每個士兵所提供的支出基本上能夠得到四兩銀子左右。

  嗯,其中伙食費是大頭!

  而一等兵的薪資,每個月就能夠提升到二兩銀子,至於士官的薪餉更高一些,下士就需要四兩銀子。

  而正規軍裡,一等兵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完成了新兵訓練,在部隊裡參加了一次戰鬥後,基本就能夠從二等兵升為一等兵了。

  即便是士官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比如說一個步兵排裡,同樣會有一個以上的士官,部分則是兩個士官。

  至於技術兵種裡,比如炮兵,士官的比例更高,至於騎兵,更是清一色的士官,目前大乾王朝裡一個合格的正規騎兵,其最低武勳都是士官,而二等兵和一等兵的軍銜,往往是騎兵在新兵訓練階段的軍銜,正式進入正規騎兵營後,基本都是下士起步。

  補充旅的模式,毫無疑問是要比正規軍會節省大量的軍費,這也是楚行為什麼要搞補充旅的原因了。

  有了補充旅作為補充,前線的幾個主力步兵師也是相繼擺脫了原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任務,開始大規模集結,併為今年冬天的大規模攻勢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