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七百三十九章 嘉興案

  首先第一個,那就是當地之所以傳出了官府扣押救災糧食的謠言,因為那不僅僅是流言,而是有著一定的真實成分,嘉興府知府雖然第一時間開始救災了,但是開倉放的糧食只有一小部分發放各地救災,大部分卻是被那些糧商甚至是以低於市場價購入,然後被這些糧商們轉手就是高價賣出!

  而嚴查後,發現嘉興知府竟然是有著當地多家糧商的乾股,其中一家糧行乾脆就是嘉興知府家人開的。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地的幾個士紳都是那些平日的言論就對大乾王朝有所不滿的人,而且根據俘虜的幾個士紳們交代,是有人讓他們鼓動民眾叛亂的。

  一查,發現這鼓動這些士紳的人竟然是一個前明致仕官員,而緊急審問過後,這人說是接到了來自偽明的使者,讓他鼓動當地士紳蠱惑民眾叛亂的。

  事情的真相查明後,楚行當即是臉色黑的可怕,親自下令:嘉興府知府抄家滅族,其他參與糧商事務的官員該殺的殺,該判刑的判刑。

  至於趁機搶購糧食賺黑心錢的十幾個糧商,更是沒的說的,清一色的全部抄家滅族。

  鼓動災民的幾個士紳、致仕的前明官員,通通都是抄家滅族。

  一時間,嘉興那邊是殺了個人頭滾滾,首犯十多人被凌遲,從犯兩百多人被判處斬立決,另有一千多人被判刑若干年不等,這些人清一色會被送入各礦區。

  嘉興案,讓楚行是相當相當的憤怒,要不然的話,也不會處理的如此嚴厲。

  大乾治下,就沒咋太平過,因為楚行一直推進改革,得罪了士紳階層的利益,每年總會爆發一些叛亂時間,但是這些的大部分都是武裝抗稅,或者乾脆是地主士紳心向偽明,試圖對抗大乾的。

  但是這一次,卻是有著官員的參與。

  如果沒有嘉興知府貪張枉法,那些士紳都沒有足夠的藉口去鼓動災民!

  天災固然可怕,但是人禍更可怕!

  所以楚行這一次,是要亂世用重典,告訴大乾王朝的官員以及生活在大乾治下的士紳們:都給孤老老實實的待著,別看孤現在還只是個王爺,敢得罪我,就誅你九族!

  此案,是用來警示後來者的!

  為了避免海寧那邊再發生動亂,楚行甚至是派遣了內閣大臣,胡燁親自帶隊前往宅區,處理後續救災事務。

  同時直接罷免了督察院眾多高官,理由很簡單,監管百官不力!

  而軍統在這一事中,是有功有過,有功是因為快速調查出了事情的真相,但是有過卻是因為,防範間諜,尤其是偽民間諜乃是軍統的本職工作。

  但是這一次,竟然是讓偽明使者偷偷摸摸的混入,而且還是攜帶著官方文書指揮起了偽明致仕官員鼓動民亂。

  所以楚行對軍統也是有賞有罰,負責調查事務的負責人升官了,而負責反間諜事務的官員卻是被一腳提走。

  然後楚行增加了軍統的經費,讓他們在各地都要加派人手,抓捕偽明間諜,同時加強對大案、要案的監控以及處理能力。

  明末時期的李自成等民軍是怎麼起來的?很多人都會說小冰河時期,但實際上天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甚至都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禍!

  明末年間,天下有田一畝,權貴獨佔八分。

  而且宗室士紳這些權貴們還不交稅,整個王朝的負擔都是壓在了貧民身上!

  明末時期的宗室士紳階層,有一個殺一個,絕對不會殺錯一個,而把他們一股腦殺光了,明王朝也就有救了!

  可惜,朱家宗室就是明王朝最大的地主,你讓他們自殺那是不可能的,殺光了他們,這天下,也就不叫明王朝了。

  正所謂是以史為鑑,楚行對此可是相當的警惕,土地兼併,這是他不允許的,士紳免稅,更是不行的!

  所以楚行建立的大乾王朝,所有的核心內政事務,都是圍繞著‘稅收’而建立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當差,徵收商稅,這是目前大乾稅收制度的核心,同時也是大乾王朝的統治核心。

  同時廢除諸多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針對農民徵收的稅種只有一個,那就是按照田畝多寡而徵收的農業稅,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稅收。

  同時為了抑制土地兼併,他發展工商,大開海貿,為的就是引導那些地主們把錢財投入到工商來,別一有錢就去購買土地。

  同時更加不允許吏治敗壞!

  大乾王朝的未來也許會出現一百個官員裡,九十九個都是貪官,但是楚行不允許是現在!

  經過嘉興案後,楚行覺得,是時候推動其他更加深刻的改革措施的時候了!

  現在的大乾王朝雖然各方面已經和傳統的封建王朝不太一樣了,但是楚行覺得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