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八百六十三章 各懷鬼胎

  當初邀請蒙古人南下的時候,他就猜到了可能會到來各種惡劣的後果,但是他已經是沒有了其他的選擇,蒙古人不南下,他百分百是要完蛋的,而有了蒙古人在一旁分攤壓力,他還是一點的機會。

  此時圍繞著安平鎮,三方人馬都是有著自己的打算!

  崇禎皇帝想要利用十萬步兵牽制住救民軍主力,然後利用自己的一萬騎兵以及蒙古人的五萬騎兵襲擊救民軍後方,最後造成救民軍的全面崩潰,最好在這個過程裡蒙古人的騎兵也死了個精光。

  而林丹汗則是希望救民軍和明軍兩敗俱傷,然後自己率領騎兵主力來一個橫掃全場,直接把崇禎皇帝和楚行都幹掉,最後佔據中原繁華之地,重演當年蒙元南下舊事,到時候,他林丹汗少不得也要效仿當年的忽必烈來一個稱帝,過一把中原王朝皇帝的癮頭。

  至於楚行,他倒是沒有和崇禎皇帝和林丹汗想的那麼複雜,他想的要更加簡單、更加純粹一些,那就是通過一場大規模的決戰,直接擊潰明軍最後的這十萬主力,順手再重創甚至是殲滅蒙古人的這五萬騎兵。

  為此,他已經是有了付出重大代價的心裡準備。

  只要這一戰贏了,哪怕是付出大一些的代價,那都是值得的,以為此戰過後,整個天下,除了馬士英所部外,已經是沒有人能夠阻擋大乾王師的步伐了。

  即便是馬士英,等大乾王朝騰出手來,彙集主力部隊進攻的話,他也是擋不住大乾王師的進攻!

  只要打贏了這一戰,統一華夏指日可待!

  安平鎮的三方人馬,各有各的打算,但是不管各方打算如何,大規模的決戰卻是逐步臨近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這一天裡,楚行親自率領的大軍抵達安平鎮外,不過並沒有第一時間展開進攻,而是開始構築大營。

  雙方參戰達到二十萬人規模的大決戰,那也不是說打就能夠打起來的。

  救民軍不主動進攻,明軍那邊也是沒有主動出戰!

  但是雙方的主力雖然沒有動,但是偏師之間的交戰卻是相當的頻繁,尤其是偵查部隊,為了偵查更加詳細的情報,偵查騎兵、前鋒部隊那是頻繁活躍在戰場上,然後展開交戰,這種小規模的交戰,興許只有幾十人、幾百人的規模,但是打的卻是相當的頻繁。

  而這種偵查小規模作戰,雙方派出的都是精銳部隊,而且基本是以混戰、追逐戰為主,大乾陸軍引以為傲的線列戰術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而明軍那邊派出了的精銳也不差,所以雙方在這種小規模的交戰裡算是打了個半斤八兩。

  然而在運河的東案,足足上萬人的明軍騎兵卻是正在南下!

  而運河的西案,上萬蒙古人的騎兵也是正在南下,這兩支騎兵幾乎是齊頭並進,彼此不過是隔了一條運河而已,這也是崇禎皇帝和林丹汗達成的一個協同作戰的計劃之一,派遣騎兵南下襲擊救民軍補給線。

  雖然騎兵的機動能力比較好,但是這兩股總數超過兩萬人的騎兵,其機動也是別指望能夠瞞過大乾陸軍偵騎的偵查,所以大乾陸軍的偵騎,一直都是保持著對這兩股敵軍騎兵的監視。

  獲知敵軍的騎兵逐步南下後,楚行卻是不為所動,依舊是按部就班的讓部隊進行戰前準備!

  在後方,第五步兵師可是嚴陣以待呢!

  為了確保第五步兵師能夠迅速機動,水師方面可是組織了大量的運輸船隻,哪怕是敵軍的騎兵直接奔襲數十公里南下,水師也能夠把第五步兵師及時運輸過去作戰。

  反正大乾陸軍的底線就是守住運河,確保已經抵達安平鎮大軍的補給線安全,不讓敵軍佔據某個據點,至於他們在運河兩岸遊走,大乾陸軍看都是懶得看一眼。

  大乾陸軍直接把最精銳的第五步兵師派了出來,依靠運河進行機動防禦,明軍的騎兵和蒙古人的騎兵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們可以想到會有救民軍回援,但是他們可不會想到大乾陸軍會把最精銳的第五步兵師也給派了出來。

  而且大乾陸軍的變動比較大,部隊看起來都一摸一樣的,如果不瞭解詳情的話,想要判斷那支部隊是精銳,其實並不容易。

  楚行率軍抵達安平城城外兩天後,明軍和蒙古人的騎兵持續南下,明軍的騎兵還襲擊了運河沿途的一個小鎮,當然了,襲擊並沒有什麼效果,因為當地根本就沒有什麼物資或者大乾陸軍駐防,後來他們嘗試利用這個小鎮直接扼守運河。

  但是運河艦隊的一個分艦隊下屬的幾艘內河戰艦迅速趕到,然後開始了炮擊,不用多久就,附近的其他戰艦也是趕到,最後集中了十多艘炮艦進行了猛烈的炮擊。

  明軍騎兵見機不妙,當即就是撤出了小鎮,遠離炮擊範圍,並沒有造到實際性的損失。

  但是沒有和救民軍交過手的蒙古人,卻是要自信的很,他們倒是不是想要截斷運河,截斷了運河,那樣會導致救民軍慘敗,而這,並不符合蒙古人的利益!

  他們是想要把偽乾賊軍吸引住,拖住他們,當然了,這個過程裡如果能夠順手殲滅了大幾千上萬救民軍,那他們也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