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42章 大戰將起

  如果不分別設立騎兵兵團的話,秦去疾還真不好直接指揮這麼多的騎兵部隊,這裡頭光光是騎兵師就有四個,獨立騎兵團將近十個呢。

  而步兵部隊,則是有一個步兵師,兩個混成旅(包括虎賁軍第一暫編旅),一共三萬人。

  這一次參戰的各部隊因為都是歸屬四個不同的軍,而大乾的軍級指揮機構,是屬於類似戰區的機構,不是純粹的野戰軍指揮機構,所以這一次,秦去疾是採取了左翼,右翼,中軍,騎兵兵團的方式來指揮部隊,而不是通過指揮軍,再指揮師的方式。

  這也是,大乾陸軍繼續探討戰區和野戰軍指揮體系的一個重要舉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東北戰役過後,兵團級指揮機構就會變成純粹的野戰軍,而不是目前的戰區指揮機構了。

  不過雖然有左翼,右翼之分,不過這些部隊的司令,還是以原來的各軍兵團長為主,比如左翼兵團,其司令就是第十四軍兵團長,右翼兵團司令,則是第十五兵團兵團長。

  而中軍的話,大軍雖然是秦去疾親自統帥,但是步兵和炮兵等部隊所組成的中軍步炮兵團指揮官,則是由第六兵團兵團長擔任,至於第十兵團兵團長,則是留守後方充當戰略預備隊司令,併為前線大軍建立並維持補給線,後勤事關生死,這個任務和不比在前線帶兵打仗來的輕鬆。

  四個兵團長,一個也沒拉下,全都是兼任兵團司令!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就是,這一次的三個騎兵兵團司令裡,第一騎兵兵團的司令則是在河套戰役裡立下功勞的呂文濤!

  這個騎兵老將,在河套戰役裡,數次正面硬抗蒙古騎兵而不落下風,甚至以少勝多,為河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戰過後,又是多次帶領騎兵部隊和蒙古人進行交鋒,最終這些功勞讓他獲得了大乾子爵的頭銜,同時還晉升為陸軍中將,擔任騎兵副總監,並以副總監的名義,繼續在河套地區主持騎兵訓練,作戰事宜。

  這個人,也算得上大乾陸軍裡少有的大器晚成的將領了。

  在河套戰役之前,他過去的十多年從軍生涯裡,並沒有什麼太過耀眼的功績,但是卻是在河套戰役裡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陸軍中最為重要的騎兵將領之一。

  這一次,大乾陸軍要在東北大幹一票,這騎兵是重中之重,自然不是什麼人都能夠擔任騎兵兵團的司令的,尤其是彙集最精銳騎兵的第一騎兵兵團。

  最後,不管是大都督府的高層們還是秦去疾,都是一同選擇了呂文濤!

  選他的理由其實沒有多複雜,不是因為他精通騎兵作戰,也不是因為他了解蒙古人的作戰方式,實際上,比他更擅長騎兵作戰,更加了解蒙古人作戰方式的將領還有不少人呢。

  選他,只是因為他之前打過勝仗!

  甭管他是因為實力還是運氣又或者是其他什麼,只要他能打勝仗,那麼就是最大的優點。

  所以,呂文濤毫無爭議的出任第一騎兵兵團司令一職。

  同時,因為另外兩個騎兵兵團的司令,都是騎兵師師長兼任,軍銜不過少將,因此,當這三支騎兵兵團協同作戰的時候,呂文濤這個陸軍中將將會是毫無爭議的最高指揮官!

  呂文濤也是知道,自己這一次肩膀上的擔子很大,所以領軍出發的時候,他也是不斷的琢磨該怎麼打這一仗。

  這一仗要是打的漂亮了,立下一個大功勞,然後自己再熬上幾年,陸軍上將的軍銜也是有希望得到的。

  但是如果打的不漂亮,吃了敗仗的話,那麼不好意思,以前的所有努力都將會花費泡影,輕者被雪藏,直接扔到地方擔任什麼守備司令一直到退役,重者會被直接勒令退出現役,轉為預備役。

  大乾陸軍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將領因為走錯一步,就是落得一個被勒令退役的下場!

  在第九兵團進軍河套之後,包括大規模河套戰役以及後來的持續中小戰鬥,在這個過程裡,有眾多人因為戰功而升起來,但是也有不少人因為吃了敗仗或者其他什麼緣故,最後倒黴退役的。

  大乾陸軍裡,對於將領的失誤容忍度是很低的,稍微幹得不好就會被勒令退役了,這一方面固然是競爭激烈的緣故,一大堆人等著你倒黴搶位置的緣故,而另外一方面,也有楚行為讓陸軍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緣故,不找點理由把老將幹下去,怎麼提拔新人?

  呂文濤可不希望自己也是成為這些倒黴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