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85章 本土化政策

 粉碎了任何有組織的葡萄牙以及土著部落的抵抗後,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尤其是在馬六甲半島以及萬丹、呂宋三地,要進行完全的開發,確保上述地方的移民數量,在五年後達到兩百萬以上。 

 同時根據南洋移民策略,有組織的從扶桑地區遷移一部分扶桑土著前往上述地區,進一步分散、減少扶桑地區的扶桑土著的數量。 

 而等到扶桑土著的數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後,這個標準被限定為一百萬人,大乾將會正式把扶桑列島收復,並納入本土統治。 

 在大乾的扶桑戰略裡,以後的扶桑並不是作為海外領地來處理的,而是作為本土來處理的,其實類似的戰略也包括南洋半島以及南洋各島嶼。 

 隨著蒸汽輪船的發展以及火車的發展,大乾方面認為,以往的海外領地模式,已經是不再適合如今的形勢了,為了加強對新佔領地區的控制,同時也是為了提前防範以後的叛亂以及獨立風險,把部分重要地區,尤其是靠近大乾本土的地區,適當的進行本土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扶桑列島以及南洋半島、南洋各島嶼的本土化就是這種思維轉變下的產物。 

 大乾王朝在持續發展,大乾王朝的各種戰略乃是臣民們的想法,其實也是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很多早期的政策往往是因為不合時宜而被廢黜,並以新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政策取而代之。 

 不過本土化政策,也不是針對所有的新佔領區,只限於部分臨近大乾本土的地區。 

 不過隨著後續的持續發展,大乾遲早是要把所有的新佔領區,乃至澳洲、美洲、印度這些地方都是進行本土化的。 

 這一場的御前軍事戰略會議,除了確定下來了南洋優先戰略,印度擴張戰略外,還制定了其他幾個戰略,比如說扶桑收復戰略,以及在西北地區對蒙古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打擊,對蒙古人施加壓力,以避免蒙古人擴張速度過大。 

 並在印度擴張戰略裡,提出了暫時對帖木兒王朝進行一定的扶持,以幫助他們抵抗蒙古人的入侵,同時趁著這個時間,對印度的中部以及南部廣大地區進行殖民化。 

 併為了能夠迅速的佔領並統治印度的中南部地區,同時考慮到印度中南部地區的土著王國多如牛毛,而且當地的土著人口眾多,大乾將會在此地採取特殊的印度政策。 

 那就是以拉攏一部分當地的土著王公,打擊一部分當地的土著王公,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以加速在印度中南部地區的殖民統治。 

 也就是說,大乾王朝在印度地區,將不會採取和其他地區的軍事佔領土地,進行移民,建立直接統治,最後進行本土化的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優點眾多,不過耗時太久。 

 而楚行顯然是不可能等待那麼久的,蒙古人不知道為何,已經是把目光瞄向了印度了,他可不像若干年後再印度半島上和蒙古人進行大規模的騎兵對決,那樣就太扯淡了。 

 所以他決定加速在印度的殖民化,本土化什麼的先不搞,先利用部分當地的土著王公把殖民統治建立起來再說。 

 不過本土化政策也不會放棄,而是繼續在其中的部分地區,尤其是部分具有戰略地位的沿海地區繼續進行。 

 比如說很重要的錫蘭島,這個島嶼就將會進行徹底的本土化,以確保該地只有大乾子民生活,而不會有任何一個土著,以確保大乾在此地的長久統治,因為海軍方面已經是提交了報告,說錫蘭島地理位置優越,而且也有著非常優越,適當當大型軍港的天然港口。 

 為此,海軍已經是準備把錫蘭島建設為大乾海軍在印度洋海域的主要海軍基地,用以掌控印度洋。 

 鑑於錫蘭島的重要性,所以這個島嶼必須進行徹底的本土化,以杜絕任何的風險。 

 除了錫蘭島外,其他部分的印度沿海戰略地區,也會挑選一部分在前期進行本土化。 

 也就是說,大乾王朝未來的十年內,在印度地區進行的將會是兩步走政策,一方面是進行本土化,一方面則是進行殖民統治,而等未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將會逐步的進行徹底的本土化。 

 除了南洋優先戰略、印度洋戰略、扶桑本土化戰略、蒙古軍事打擊戰略外,會議上還確定下來了其他幾個分計劃。 

 包括聯繫薩菲王朝、奧斯曼王朝,和他們進行通商貿易之外,在上述兩國的控制區裡謀取殖民據點,同時在情況允許,尤其是上述兩國對大乾保持善意的前提下,對上述兩國進行一定的軍事扶持,以加強他們抵抗蒙古人進攻的能力。 

 同時還有非洲殖民計劃,不過非洲殖民計劃,更主要的還是建立殖民據點,其主要任務還是保障貿易以及海軍的行動為主。 

 至於向非洲進行大規模移民,暫時不再大乾的計劃表裡。 

 最後則是美洲計劃,同樣是進行前期移民,建立移民城市、港口為主,同時美洲計劃只侷限在北美洲地區,更準確的說是北美洲的西海岸,大體上就是新金山以北地區。 

 因為新金山以南地區,也就是廣大的墨西哥地區,那都是西班牙人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