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266章 民生艱難

  而這,也是更加堅定了楚行的對外擴張的決心:他要為大乾的子民取得生存的土地,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什麼開疆擴土的虛榮感,而且切切實實的為了解決民眾的生存問題。

  南洋地區的徹底本土化進程必須加快,加大,此外澳洲的大規模移民也是必須提升日程。

  最後更重要的是美洲!

  之前定下的若干年內移民二三十萬的規模現在看來還是小了!

  如果還是風帆時代的話,五年內移民二十萬人,這絕對是一個花費巨資的任務目標。

  但是現在卻已經是蒸汽時代了,新建造的遠洋船隻,普遍已經是一千噸以上的機帆船隻了,乃至兩千噸的船隻現在也不少了,頂級的客輪更是奔著五千噸去了。

  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其實不用幾年,普通民用遠洋船隻的噸位就能夠普遍達到三四千噸以上!

  這個發展速度,大體上將會和軍艦的發展速度保持同等,當軍艦跨越兩千噸大關的時候,民用船隻也是奔著這個噸位去了。

  當軍艦達到四五千噸的時候,民間的船隻同樣也是達到了這個噸位,而當海軍能夠建造七千噸的戰艦時,其實民用也能夠用上同等噸位,甚至更大噸位的船隻。

  而且民用船隻在技術上,比軍用船隻要求要低得多,比如說動力上他們就沒有多大的要求,更不用說什麼防護了。

  同時民用船隻上,尤其是貨運船隻上,較大的噸位其實平均運輸成本還要更低,要不然你以為後世的那些遠洋貨輪、郵輪為什麼都清一色本著幾十萬噸去啊,還不是因為成本比幾萬噸的小船運輸成本更低。

  目前大乾新建造的遠洋商船,普遍都是千噸以上了。

  而五年後,這個標準恐怕是會上漲到兩千噸以上。

  十年後,楚行敢肯定,遠洋商船的噸位將會上漲到五千噸以上。

  在商船的噸位越來越大,運力越來越大的,和海外的交通運輸越來越便利的情況下的,更大規模的海外移民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五年內向美洲移民二十萬,如今看來是不夠了,這個數字至少用再翻一倍,最好是能夠達到五十萬人。

  楚行希望,五年後,在北美洲看到五十萬以上的大乾百姓和軍政人口,並依託這五十萬人口徹底征服北美洲,為迎接更多的大乾移民做好準備。

  等到了徹底控制北美洲,楚行更是打算把北美洲的大乾子民數量增加到千萬以上!

  不把北美洲建成華夏的第二家園,楚行是不會停止對北美洲的移民和征服的。

  除了加大對北美洲的移民開發外,北海省、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以及澳洲這五個地方的徹底本土化同樣也是重中之重。

  為此,大乾將需要在上述地區採取更加主動的開發策略,以便上述各地有充足的土地和資源來容納更多的移民。

  南洋各地,哪怕是以現今的技術水準來說,也能夠養活至少千萬大乾子民!

  至於尤和西亞以及非洲嘛,上述地區的本土化政策,可以緩一緩,而是可以效仿西方國家的殖民政策,移民則是依靠民眾的自發性,官方除了少數幾個核心據點外,其他地方短期內不會大規模的組織官方移民。

  少數幾個核心據點,自然是指南非港、錫蘭島等戰略要地。

  除了海外移民外,楚行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也是決定了進一步加大對雜交水稻的投入力度,同時土豆和番薯、玉米等外來的農作物也要繼續進行本土化培育,以早日推廣。

  話說這兩點上,其實大乾一直都沒能取得什麼成效。

  雜交水稻不是那麼好搞的。

  至於土豆和番薯的種植也不容易,為何,水土不服啊!

  要想讓土豆和番薯等農作物,適合大乾本土的氣候,然後長的又快又好,同時還要達到比較高的產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同樣是需要不斷的閻培育的。

  大乾目前也只是在少數地方推廣這些新農作物而已,這種小規模推廣,其實用試驗來說更恰當。

  一邊小規模推廣,並藉此大規模培育良種,這就是大乾在這些新農作物的推廣和培育上所採取的折衷辦法。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楚行也是認為農作物肥料的推廣力度也必須加大。

  其實肥料這東西,並不是什麼陌生東西,農民老早就開始用農家肥了。

  不過楚行一直都是在等待著化肥出現,不管是尿素為代表的氮肥還是鉀肥、磷肥乃至氨肥,楚行都想要,甚至隨便那一種只要有都可以。

  但是很可惜的是,上述各種化合物雖然早都出現在了王室理工學院裡的實驗室了,但是想要大規模的廉價的生產卻是一直沒能做到。

  如今大乾王朝的各種化合物的產量其實已經是不小了,已經能夠滿足整個工業體系的運轉了,但是想要大規模的生產化肥,依舊是力不從心。

  不是生產不出來,而是成本太高!

  施下去的化肥,其價值比種植出來的糧食還要高,而且是高很多倍!

  這種情況下,化肥根本是不可能得到大規模推廣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