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289章 也只是不討厭

  他們認為,大乾移民在當地已經是佔據了絕對的人口比例優勢了,已經是滿足了本土化的要求。

  不過大乾高層方面認為,這顯然是不夠的,他們要求北海省的純大乾子民的人口比例,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歸根到底就是,大乾上下都是有這麼一個心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果北海省有太多的異族,直接就當成本土化來經營的話,在當地放開了工廠、教育等限制,那麼立馬就能夠培養出來幾十萬掌握了新式學科知識的異族。

  這可是巨大的威脅!

  哪怕是那些扶桑人已經是改了籍貫,也是按照大乾的政策,取了中文名字,穿了漢服,他們的孩子也只能上大乾設立的官辦小學,接受最正統的漢化教育。

  哪怕是他們自己也是不把自己當成什麼土著,而是把自己當成了大乾人,千方百計的想要徹底融入到大乾人當中來。

  但是在很多大乾人心中,這些改籍的人,還是扶桑人,是異族,只是被大乾征服後,才是成為大乾子民的,打心眼裡都不接受他們。

  沒辦法,從古至今,華夏人都是這麼自傲和排外的,想要讓他們接受異族成為自己的一份子,辦法並不多,大體上只有兩條路子:

  一個是征服異族後,進行大量的移民,然後用人口優勢融合異族!

  另外一個就是異族徹底征服華夏地區,然後主動拋棄自己的文化習俗,把自己當成華夏人,主動融入進去。

  而這兩條到最後,其實也可以合併起來說,那就是融合!

  翻遍歷史幾千年,華夏地區的對外征服或者是被征服,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兩個字走的。

  而有些異族是想要靠著軍事征服或者其他手段,想要維持在華夏的統治,又想要保持民族的獨立性或者超然性,比如蒙元,又比如滿清,但是到了最後都是被掀翻。

  不然的話,基本是不可能接受異族成為自己的一份子的。

  而現在嘛,大乾在部分地區所實行的本土化政策,其實也是進階版本的融合政策,依靠自身的龐大人口優勢,然後把他們變成華夏人。

  在北海省那邊,本土化政策也是正在穩步進行著,只不過時間還短了點,距離徹底本土化還差了點,所以這才是一直拖著沒放開進出口管制。

  但是估計著也用不了幾年了。

  相對比南洋各省來說,北海省那邊要方便的多,就和之前的高麗半島一樣,大家都是同屬於華夏文明圈,當地人對華夏文明認同比較深,融合起來要方便的多。

  如今的扶桑人,就和當年的高麗人一樣,現在你要說他們是什麼扶桑人,人家能夠操著一口鳥語和你對噴:老子明明就是大乾人,你可不要憑空汙人清白!

  大乾人這個身份,在當代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比後世的美國人強多了!

  不知道多少異族人,想要入籍大乾,成為大乾子民而不得呢。

  很多人不能成為大乾子民,就是想辦法成為暫住民,領取一張暫住證。

  如今在大乾很多殖民地裡工作的異族人,尤其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印度人、西亞人等等,都是拿了暫住證的,更多人都是為了這個暫住證而想盡辦法。

  如今的大乾暫住證還是很搶手的。

  但是辦法卻是不多,最具備可行性的就是通過婚姻以及父母投靠獲得暫住證。

  具體下來就是異族女性如果嫁給了大乾人,那麼該異族女子能夠獲得暫住證,一定能年限後就可以申請獲得大乾國籍,成為大乾子民後,她就能夠把父母也接過來,以父母投靠的方式幫助父母獲得暫住證。

  很多異族女子,費盡心思都是想要嫁給一個大乾人,然後成為大乾的暫住民,乃至最後成為大乾子民,然後幫助父母獲得暫住證。

  至於異族男性是別指望了,就算找了個大乾女子結婚,但是大乾女子一旦嫁給了異族人,那麼就會自動失去了大乾國籍。

  畢竟現在是父系社會,血脈的傳承是以父系為標準,再加上大乾的社會風氣也不允許。

  同時該項政策,只在若干特定地區,針對特定族群開放,部分地區的異族是無法獲得這個政策的。

  這個倒不是楚行從後世帶過來的偏見,而是這個時代的華夏人就這吊樣!

  基於對自身文化的自傲,華夏人幾千年來都是把其他人當成了蠻夷或者是野人!

  文化和審美觀雙重影響下,大乾人對很多異族也是非常排斥的。

  如今能夠接受的異族,其實並不多。

  目前來說,能夠完全接受的,也只有相貌類似、文化受到己方比較大影響的異族,比如扶桑人,高麗人。

  這也是上述兩地本土化能夠這麼快的緣故,因為大乾人對他們的接受程度比較高,融合比較順利。

  還有一些族群,大乾人對他們保持中立態度,比如說南洋半島的部分族群,然後是西域、中亞、西亞部分族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西亞地區的部分女性,其外貌還是挺符合華夏人的審美觀的,老早就有波斯美人的稱呼了。

  很多大乾人可能會討厭西亞的男人,但是一般不會討厭西亞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