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332章 新軍事貴族

  看著兒子那樣子,蘇林德心軟了,他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走上自己的老路,所以准許了他去報考國子監大學。

  結果順利考上了,而且入學成績名列前茅,讓他頗感欣慰。

  至於父親的怒火,他也早就預料到了!

  蘇父還是在那裡罵著,罵著罵著看見蘇林德一直沉默不說話,他突然也是沉默了。

  最後揮手道:“去吧,去看你母親吧!”

  看著兒子離去,已經年邁的蘇父站在窗前,然後深深地嘆了口氣,望向窗外的眼神,腦海裡又是浮現了當年在黃竹山時的場景!

  那一年,黃竹山正面臨著明軍進剿,陛下組織少年成立了虎賁軍,很少人,甚至他的兒子和妻子都不知道。

  當年那支只有四十多人的虎賁軍裡,就有他。

  甚至虎賁軍最開始編練的時候,他還是李大虎的伍長呢!

  但是很快,李大虎和陳先贇他們就是一飛沖天了,而自己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升遷,然後逐漸被遺忘了。

  等到梧州戰役的時候,李大虎他們已經是一軍之長,而他依舊只是個少校營長了。

  而且帶著部隊和其他友軍一起進攻梧州的時候因為表現不佳,對他後來的晉升也是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統一戰爭的那幾年,他是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軍銜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還要低的人,越過自己,然後一路成為開國名將。

  但是自己,卻是慢慢的消失在眾人的視線裡!

  就連少將軍銜和子爵這個頭銜,還是因為他從龍的早,陛下憐惜他這個老臣子才給的。

  但是,他不甘心啊!

  真不甘心啊!

  李大虎晉升陸軍元帥,並且隨後退役,再加上盧照凌這個新生代將領裡的代表人物晉升陸軍中將。

  對大乾陸軍造成的影響是深刻而重大的。

  因為這意味著把持了大乾陸軍高層軍官三十幾年的老一代將領,終於是開始退出一線,把權力交給第二代將領。

  同時新生代將領也是正式進入高層,並開始影響陸軍發展。

  大乾陸軍從東鎮廟時期算起,一直到現在,中高級將領的層次是比較分明的。

  大體上可以以講武堂建立前後、統一戰爭前後來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四批。

  最早的自然就是講武堂建立之前的東鎮廟時期的土匪將領了,包括陳屠夫等人在內就是其中的典型,不過這些人基本上後續數年的統一戰爭裡就是逐步退出一線,而且並沒人能夠爬上高位,哪怕是混的最好的陳屠夫,後來依靠主持炮兵工作,在統一戰爭結束後獲得了陸軍上將的軍銜,不過威望還是太勉強。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因為從龍的早,而且早期作用相當明顯,所以只要不是犯傻死抓權不放的話,哪怕是作為補償這些人都是獲得了豐厚的爵位。

  陳屠夫在統一戰爭之後雖然獲得了上將軍銜,不過實際上影響力已經非常低了,但是他依舊獲得了公爵頭銜。

  理由很簡單,就憑藉著他當年一把殺豬刀帶著楚行逃命,數次救駕乃至救國的行為就足夠了。

  這些人,基本上統一戰爭之後就是全部退出了現役,一個個都是去享受榮華富貴去了。

  第二批就是李大虎、陳先贇為代表的講武堂早期學生,可以普遍稱之為第一代將領。

  籠統上來看,所有在統一戰爭期間進入講武堂學習的軍官都可以被劃分到這一個群體裡,他們普遍參加過統一戰爭,接受過早期的講武堂學習,同時軍功顯赫,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軍事貴族。

  這些人哪怕是在統一戰爭結束後,很多人被迫退役,或者是擔任虛職,但是這些將領基數大啊,他們依舊長期把持著陸軍權力,甚至很多在統一戰爭之後才晉升為准將的將領,其實他們相當多一部分也是在統一戰爭時期就已經參軍了。

  而所謂的第二代將領,其實是指統一戰爭之後才進入講武堂學習的將領,也就是陸軍講武堂第十期以後的將領。

  他們參與了大乾的一系列對外擴張的戰爭,包括和蒙古人的一系列戰爭、扶桑戰役、印度戰役、非洲戰役等等。

  這些在統一戰爭之後才進入講武堂學習的將領,他們從一開始接受的就是最為正規的近代軍事訓練,他們的作戰方式和統一戰爭時期的開國將領們不太一樣,開國將領們的戰術其實依舊帶著濃厚的傳統戰爭模式,哪怕是使用火炮和燧發槍了,但是很多將領的戰術思維依舊還是傳統戰爭的思維。

  然而第二代將領從上軍校開始,接觸的就是步炮協同、線列作戰等戰術理念,所以他們的戰術思維是典型的熱武器軍隊的思維,同時其作戰乃是升遷都是非常正規化的。

  目前來說,其實這些第二代將領裡的佼佼者普遍已經爬上高層,少將以上著很多,中將不少,上將也有好幾個。

  本來,如果沒有盧照凌這個特殊角色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新生代將領的說法的,因為人們普遍把統一戰爭之後的將領都看成是第二代將領。

  然而最近這幾年的時候,卻是出了盧照凌這麼一個妖孽

  過去的十年裡,陸軍內部最耀眼的就是這個盧照凌了!

  而盧照凌乃是陸軍講武堂二十三期的,所以人們又把這個時間段作為一個劃分,把陸軍講武堂第二十三期以後的將領稱之為新生代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