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遠山 作品

第四十七章 業行 下

“大學所講多有為人處世的道理,不要過分解讀,便倚常理即可。”學生拱手,退回原位。

緊接又有學生舉手,問的卻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柴天諾笑了,這卻是中庸裡的言語,看來學生們為了科考,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中庸之言,認真說便是用中,慎獨,以誠便為核心。”

“努力學習浩瀚知識,詳細詢問查找事物發展因緣,謹慎的去思考,明確的分辨是非,腳踏實地的去做,這便是其中道理。”眾人恍然點頭,一學錄苦笑說:“我之前一直以為中庸的意思是不左不右圓滑處世之道,未成想,竟是這個意思。”旁人鬨堂大笑,柴天諾也是笑,笑過之後認真說:“中庸之意,旨在培養讀書人剛正不阿、不偏不倚的君子人格。”

“何為君子?”

“山水人格堅定信念,無論刀山火海原則不變,不與糟粕同流合汙。”

“與秉性道德擇善固執,通道中庸而達極高明,這便是,成聖之途!”言語落地,大校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原來中庸所指,乃是成聖之路!

眾人思量許久,過了得有盞茶功夫,才再次有人提問:“大先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作何解釋?”

“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之物確立,仁道自然便會誕生。”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便是行仁的根本。”

“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何解?”

“對於行善,沒有別人自己區別,去己不對受人誠果,用快樂的態度吸取他人優點來做事,自然事半功倍!”眾人不斷提問,柴天諾一一解答,平日裡的疑難迎刃而解。

與柴天諾來說,今日也是意義不同,原本有些模糊的記憶,再次變得清晰。

臨近講學終末時,柴天諾從院長手中接過一支蘸飽墨水的大楷,鄭重於牆上寫下一行大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