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

    陳同袍由此斷定盧德光必有反意,便瞞著鍾知府,向河南監察御史遞了一道奏本,述說盧德光‘遣都督趙授至汝寧,密約大事’,且‘稍與授語之其事,則彼慍露於色,嚎喧不止’,故請監察御史‘至陳州巡其實情,以備不虞’,並十分真誠地說‘若有虛言,則請殺同袍之頭’。

    監察御史得了奏書,便下了決心要去陳州走一遭。可知道此事不可輕視,為提防陳州生疑,故意的拖了幾天,才準備行頭,直赴陳州。

    而唯一能向這位監察御史說出真相的人,正在府衙的書房裡徘徊著。這是午夜了。葉永甲在死氣沉沉的黑夜突然醒來,也不知為何使他寢不能安。他一看旁邊席子上的寇中睡得正熟,便輕輕換穿上衣服,走到外面的議事房,再進了院子,有風,但微微吹著,反倒清爽人心。

    他徑走入二堂,從那裡進了書房。書房光線很暗,他摸索著點了立燈,然後坐在椅子上,眼睛不眨,直直地盯著燈上濺起的火苗。

    監察御史正午就要到了,這是他得到的消息。而他該做的事不需盧德光親自指點:那就是替他掩護。

    如若不用再掩護呢?葉永甲捫心自問,這是心靈對良知的呼喊。

    那便是萬丈深淵。

    那些劣跡會被人們漸漸挖掘出來,貪汙、栽贓、甚至殺人,這些確鑿的事實都會如高漲的潮水將他一口吞沒。此後,他獨自個承受謾罵和冷眼,就算他再聲名赫赫,再張揚跋扈,不過是他人眼中的披在骯髒身影上的一張皮,而裹在皮下的,是陰險毒辣的惡漢,是口蜜腹劍的小人。

    難道現在不是?若繼續幹著殺人放火的勾當,恐怕會一直揹負沉重的陰影,使善良在內心深處埋葬。

    他眼睛有點幹,但仍不眨眼。

    可就算拯救了所謂人性,但迎來的只能是驚惶度日,只能是麻木了精神;反觀在此安逸苟活,不預政事,見盧黨興則鼎力助之,見盧黨衰則落井下石,何必在此時頂著萬般風險,向御史大人告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