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

    衛懷雖絕口不提此事,可楊懷繩心中明白,不過是在心底暗暗謝他的恩情罷了。

    此後,他常來衛懷府裡和他聊天論地,關係便愈見好了,呼喚則稱兄道弟,行事遂不拘小節,且二人興味相投,皆有力圖改革之心,言語甚歡。

    彼時,楊懷繩已將腮邊的鬍鬚颳了,只有下頦留了一小截鬍鬚,麵皮亦乾淨起來,只是穿衣吃喝還如昔日一般節省,平日只吃五穀菜蔬,非重大之日,絕不食魚肉。

    但他對衛懷的態度也隨時間悄然變化著,那種如同對神一般的崇敬仰慕之情早消失不再,更多的是一種朋友兄弟之間的關懷。儘管他時而還提起衛懷的知遇之恩,不過說起這事來的語氣已與初時迥然不同。

    還有他的性格並非那樣的謙卑恭謹,衛懷與他相交久了,才發現他的脾氣是比較剛直的。若有令他心有不滿的事,他不論身處何地都要發散出來,不看他人的臉色,反之亦然;平日見衛懷有行得不妥之處,更是直言不諱。衛懷雖不曾因此和他計較過一分一毫,可國子監的同僚們常常被惹得不太高興。衛懷還屢勸他做事說話要委婉些,楊懷繩雖答應的十分堅決,可仍舊我行我素,不改稟性。

    可衛懷覺得,這是個本心不壞的人,故一直同他推心置腹,從來無疏遠之意。

    這日因見天氣晴和,衛懷便與懷繩道:“我近因公事,無閒時與仲方兄相會;今日好不容易歇了一遭,你我何不攜棋盤於屋外奕上一局,正好置茶談敘,何如?”

    楊懷繩點頭道:“是這理。但及民既然捨得出來,何不往淮清橋一覽舊地,在茶肆內對弈攀談呢?”

    “好!”衛懷堅決地答應了。

    二人即身著布衣,拿了棋盤,不帶奴才,伴著他們爽朗的呵呵大笑,逍遙地向淮清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