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

    衛懷見萬王爺仍不改心思,便回覆曰:‘敬收郡王之批文,恭讀過罷,頗有道理。然懷歲領朝廷之俸,每惶惶不能報之,常為怨恨。今既宜時也,不敢尸位素餐,力求革新佈政,匡救人民。若官中有抗拒不從者,請郡王遣其至所,與吾書院一辯法度,直至一方無話,乃是議決。願郡王可懷之策,莫視人心望沮也。’

    萬和順見衛懷固執如此,無可奈何,只得在微微發了聲苦笑。時有都察院的御史大人在座,亦見此信,不禁冷笑道:“衛祭酒為人不錯,可惜腦袋不甚靈光哪!”

    “此話怎麼講?”萬和順放下信,轉頭問道。

    “郡王啊,吾等皆科舉入仕,遣詞造句自然一流,何況久居官場,寫得奏疏萬片,定然是出口成章。衛懷雖也是進士出身,但有籍父名之嫌;夏元龍身為舉人,未曾治署理政,更無本事;楊懷繩無一實名,只是空讀過幾卷典籍,典簿之職也是辟舉而來,泛泛之輩。”御史用極為輕蔑的口氣說道。

    “那御史……”

    御史異常自信地一笑:“我們就和他雄辯一場,讓他三人丟盡顏面,早早消了什麼改革的念頭!”

    “若辯不過可就……”

    御史堅定地搖搖頭:“回郡王話,此事絕不可能!”說著,他輕輕吹落了掉在手背上的一根微小的毛髮。

    萬和順在這位御史的建議下,派了五六個能說會道的官吏,召衛懷等三人入南京皇宮議政堂處論新法之事。衛懷慨然赴約,同那夏、楊二人直奔皇宮。

    這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南京的皇宮。這皇宮雖乃前朝修建,逾越百年,失修已久,可那飛簷青瓦連成一片的高大巍峨的宮殿卻也震懾住了他們。

    三人下了馬,逼近宮牆,見牆約高一丈有餘,寬則不見盡頭;那些刷在宮牆上的土漆都脫落下來,被蟲子咬了一般,千瘡百孔。據引路的小吏說,這是因皇帝久不南巡,故也不加翻修了。

    他們走過午門,到了大殿之前,從中間的青磚路登上石階,慢慢靠近殿門,匾上舊時是‘文德殿’,現在寫的是‘議政堂’了。殿門大敞著,見殿內兩側橫著兩張長桌,各列十張椅子,卻只有五六個人穿戴紅袍、紫袍,腰繫金帶、犀帶,在捋須摸發,不怒自威;一看衛懷到來,幾雙銳利的眼睛幾近同時投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