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

    “是啊,”夏元龍也不敢怠慢,“不過案子已經有一個月了,必然是官府瞞住了消息,想打我們個措手不及。”

    “沒錯,我們現在連蘇州的情況都搞不明白。”衛懷的目光不安分地飄來飄去。

    “好在案子還沒結,我們還來的及反應。”夏元龍見他有些坐不住了,便道:“那邊兒你先別急著考慮。此事總得和盟裡的諸位商議商議,方有對策,勿要倉促行事。”

    衛懷聽罷,使藤拐往地上一敲:“就這麼定了!你去把眾人都召集起來,到廣思壇議事。”

    十幾位儒士擠在廣思壇的竹屋內,聊了約有半個時辰,才將口徑統一了下來。初時討論的是書院本身的問題,有人認為‘外地糜爛之風不除,則情形愈發棘手’,便藉此直言‘若不早日與官府相抗,反而空守《行要》,則遷延日久,萬事俱廢’。夏元龍卻反駁道“我盟只顧悶頭撰寫,不動聲勢於外,誠為之憂。但若與官府決裂,必須內外齊心,足有撼天動地之勢,方能成功;今蘇州尚不能自安,大事猶不可自解,如何得用此策?”眾人這才作罷。

    既然要決心處理蘇州的問題,他們自然要面對第一個抉擇:蘇州的書院到底值不值得冒死相救?沒有異言,當然值得。但若要前去搭救,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官府交涉,的確需斟酌一二。衛懷身為盟主,先開了口,說:

    “此事關係重大,去時必不能為官府所制,故須施定方略,一以貫之,才能保證不出亂子。依某愚見,大概有這麼幾條:第一,按我們的老辦法,發動百姓給官府施以壓力,為我們造勢;第二,操辦書院的人裡肯定有不少是領著俸祿的,讓他們去爭取各司衙門的協助,從內瓦解其力;第三,要穩住官府的脾氣,儘量拖緩進程,等待轉機。必需穩健行事,不可鋌而走險。’他又補充了一句:“還有,不能搞那些偷雞摸狗的歪門邪道,這件事絕沒有商議的餘地。”

    誰去?夏元龍順聲而起:“我願去。”

    衛懷暗瞟了他一眼。

    “我看,夏公身為副盟主,就不必親自冒著危險,赴龍潭虎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