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

    巡檢忙來建議:“公文已下,不可違背,何不將計就計,使李雉忠官復原職,誣告書院內貪贓不法者另有其人,咱們藉機帶兵入院,夏元龍難有籍口矣。”

    知府沉思半晌,才吩咐巡檢道:“就依汝意。”

    與此同時,書院也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反制的措施。蘇州街巷的牆壁貼上了佈告,百姓不少湊去觀看,都是些關於官府無理查封,書院蒙受冤屈之語。

    夏元龍按著名冊叫出最後一人的名姓出來,然後將筆遞給朱澈:“朱先生,四十三人,到齊了。”

    “此處人數比南京如何?”朱澈問。

    夏元龍苦笑著:“難以比擬。南京沒數過,但小有百餘人,大有近千人,是錯不了的。”

    “蘇州該怎麼發展?”他身為書院的核心人物,未免要請教一二。

    夏元龍深感路途艱難,嘆出一口長氣:“說來話長。我觀你們近來寫給官府的書信,都太過錙銖必較、好高騖遠了。書院雖是士人講學所設,然最易偏於清談,這卻要不得;必做得些善政,百姓親眼見的,先以拉攏民人為上策。”

    他翻開賬簿,又指著幾處說:“這水閣著急建它作甚?此處絕非吟詩作對,玩景弄花之所!”他咂咂嘴,肚裡存著許多不滿,考慮到時局危急,便先擱在一邊,不予追問。

    “扯遠了,”夏元龍又拿出名冊,“書院中人在官者有幾人?”

    “三十三人,不少任在各縣。”

    “叫他們回衙門,委婉地勸告知府,不要對書院大動干戈,凡事好好商量。”夏元龍非常果決。

    “這……”朱澈不無擔心,“不會要服軟吧?”

    夏元龍最看不得這種畏畏縮縮的態度,夾雜著對他的無端的不信任。他一揮衣袖:“哪來的服軟?我一面張貼布告,號召蘇州百姓,威脅官府;一面施用此謀,軟硬兼施,我看,反倒是該問他何日向我們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