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

    “幸虧我還是南京來的,他們有幾分畏憚;若往日李雉忠在時,恐怕情況會更糟……”

    “目今書院尚未脫難,當以團結大局為重……”宋知事臉色漲紅,都不敢看著他了。

    “我很明白。但此事不解決,我永不回南京。”夏元龍拋下這段話,單留宋章一人站在這裡。

    這還是改革的第一步,內部問題就顯現得如此嚴重了。他們是一群讀書人,一群千把人的小隊伍,儘管博取了一些百姓的支持,可力量仍過於薄弱。連撼動南京一城的根基都做不到,遑論什麼書院制度了。夏元龍剋制自己去想這些,但有時卻不得不想。他們最主要是缺少實權,只可希求那些紫袍金帶的大人物給予少許垂憐——這樣沒有出路,但反抗的手段微乎其微。

    他停下腳步,愣了半晌。他厭惡自己腦內竟鑽出這麼一種可憎的悲觀,他是素來與其水火不容的;他稱得上改革的掌舵人,需給自己灌輸永不匱乏的動力,而當毅然地丟棄過多的思考。

    他繼續朝講堂走。但應該在這令人憎惡的悲觀中尋取反思。

    夏元龍便總結了這幾日在書院所聞所見的缺弊,約莫有如下三種:

    其一是有些士人散漫成性,藉著書院的名頭,卻整日只顧飲酒作詩,敗壞規矩;

    其二是此處書院無久立之方針,諸公無所事事,均思安逸;

    其三最是當務之急,書院四十多人以同僚相稱,凡事用情面委託,無有號令聽命之分,自然上下失體,亂作一團。

    可惜夏副盟主還未想出解決的方案,揹著手,踏上講堂的階梯。

    “朱兄,幹什麼呢。”他看見朱澈拈一份公文,好奇地問。

    “夏院長,坐。”朱澈咂咂嘴道,“府臺真會想辦法。”

    夏元龍湊去,將整篇公文掃了一遍,搖頭冷笑。

    “把李雉忠官復原職……下一步就是讓那廝誣陷我們了。”朱澈愁眉苦臉地看向元龍。

    “先發制人。”夏元龍默默回答。

    “怕百姓難以一時拉攏。”朱澈掐指算去,離張貼布告那天也就過了兩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