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

    旁人看夏元龍的手段如此厲害,明白他要鐵了心整治書院了。兼之那位賬房王鎮圭遇誰都不軟,誰都不怕的個性,叫眾人魂飛魄散,只老老實實幹活,遵從院長安排。

    夏元龍鑑於時情的扭轉,這才開始將第二步的改革提上日程。今日他就在講堂上宣佈,往後書院要論職了:除院長外,再設副院長一人;副院長旁,立參事僚,有參事七人,由眾人薦選,院長裁定,然後當任;專為書院謀劃諫議,不受副院長之調遣。

    此策一出,鬨動眾人,那些素得名望的,頗有躍躍欲試之心。起初卻有不少人來謀求參事,而薦別人的少,短時還決不出參事的人選來。

    王鎮圭對此不甚感冒,朱澈問他可願當個參事玩玩,他正襟危坐,回答說:“爭權奪利,容人幹去,在下坐等良遇,有則欣然納之,無則平然受之。”朱澈大讚其襟懷沖淡,王鎮圭卻笑而不答。

    “晉圭,夏院長叫你。”姚效古在遠處一喊,鎮圭匆忙辭了朱澈,朱澈用欣賞的目光看著他離去。

    “晉圭啊,”夏元龍笑著來攬他肩膀,“這個副院長的人選我還沒定下來,你覺得該當何人?”

    “宋知事任在官署,公務繁忙,必不合適;姚先生雖不高不低,然平日清談好雅,能給那些鬧事的撐腰,自然是鄙夷為官的那類清高人物。而朱先生謀慮不足,果決有餘,名望震響江淮,當把這樣任您驅使的利刃,十分合適。”

    夏元龍本來頗有興致,聽到他最後一句話,心中有些不自在,笑容也收斂了。

    “晉圭,今後少從這方面想。就算朱先生有缺點,也要聽聽他的意見。不能總為了權力去做,丟了方向。書院到底要秉衛先生的宗旨,唯救國安民而已。”夏元龍這話也像在警醒自己。

    王鎮圭一如往常的態度,不快不慢,單說了‘是’、‘明白’幾個字。

    “參事怎沒見你要?倒推薦了幾個人,盡不如汝之才學。”夏元龍轉了話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