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

    “知府大人,是不是又因鄺巡撫……”同袍給知府倒了盞茶,問道。

    “共胄真知我也。”知府將壓在書下的一紙公文拿出來,“你自己看。”

    陳同袍取公文看時,上面赫然寫著‘中書省議’的字樣,他以疑惑的眼神看著知府。

    “朝廷的回批,”知府冷冷地解釋說,“上次依你的辦法,託江蘇學政奏請布政使上任,本以時間充裕,可得一展身手,結果柳黨處置的如此之快,今日就來了批文,令人沮喪啊。”

    同袍低下頭,裡面果然寫的是‘依朝議論,江蘇巡撫鄺昌忠正明賢、精政勤事,可令兼任布政使一職,望諸公可知。參政晏溫等回批。’

    “話說回來,鄺昌這廝又拉攏了過家,”知府道,“他過湘人這時候去送布匹,揚州還怎麼聽我的號令!”

    陳同袍斂手道:“過家迫於巡撫之賊威,不敢不前去逢迎,此人之常情耳。待鄺昌一衰,過家必起而應之,知府切勿為憂。”

    “過家暫且不論,那如今該如何是好?”知府滿臉無奈,急躁地逼問道。

    這叫陳同袍半天竟沒有想出一個字,一陣快速地思考過後,他才平穩地說:“學政既有除賊之心,能不能叫學政搬署至此?”

    知府嘆道:“有學政在此,倒可限制巡撫的作為……但揚州已有巡撫、知府兩個衙門,再來橫添一個學政,有點說不過去吧。”

    “這個不難。可以說學政遠在別處,辦事不便,既然布政使不來了,可叫他來江都和巡撫合署視事。您覺得怎麼樣?”

    “朝廷能答應?”知府不像上次那麼信任他了。

    “柳黨剛壓了換布政使的奏書,再壓這篇合乎情理的奏論,會招致朝野憤怨的。”陳同袍真誠地說,“下官此番有信心,計策定會成功!如不成,便斬下同袍的頭。”

    知府只得猛地一點頭:“好!我即刻上書!”

    陳同知在等待奏書遞到京城的同時,也不忘了南京的葉永甲。他隨即喚來一位差人,將寫好的信揣到他懷裡,吩咐道:“此信務必要遞到葉知府手中。臨過年了,你代我問他的平安,叫他隨時來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