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

    “請便。”

    藍淵朝徐王使個眼色,徐王心領神會,同他入屋暗議去了。

    事已至此,京師的政情局勢是需要在此解釋一番的。自柳鎮年脅帝南巡以來,晏溫就成為了朝中呼雲喚雨的角色。不管此人怎麼效忠柳黨,可畢竟是文人,與柳鎮年的方式大有異處,考慮的明顯更多些,比柳鎮年那樣的暴力政策更周全。

    他首先想到,柳黨在朝中佔據全部的要職,這讓滿朝上下的後進之士難望升遷,都攢了滿肚子的火氣,只是沒有機會爆發罷了。可那些橫行霸道的柳黨們並沒感到什麼壓抑冷淡的氣氛,反而覺得應該如此,應該如此長久下去。

    晏溫卻不一樣,他不止一次勸說過同僚:“大將軍雖名望極重,威震海內,然於恩惠上面不甚著墨。要想把這頭號交椅坐穩了,就得施行仁政,不可空憑你們這些毒辣手段。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雖一個個招人厭惡,但仍是朝廷之根基,不可輕易斬除。要讓我們的權力得到認可,才能立足在這京城,號令整個天下。前代權臣敗亡之事,殷鑑不遠哪!”

    這些人畏於晏溫的地位,只得唯唯稱諾;但轉眼間,便都不願向其他大臣作什麼讓步了。晏溫對這些跟著柳鎮年的兄弟們也不好下手。

    但到了這時,時機已然成熟。晏溫便開始發號施令,先將柳黨的一位御史大夫遷調出去,改任章漢;又命孫惟高為翰林學士,以悅人心。這二位雖圖謀不軌,但面上則極力巴結晏溫,附和其意,因此屢受親信。

    至於他們的另一個同謀——徐王呢?此人就複雜得多了。他與太子的關係不錯,但對柳黨也無明確的想法,只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罷了。可今日容不得他再矇混了,他必須找到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