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

    宋章重重地嘆一口氣,又回到椅子上去。

    “夏人英來了書院沒有?”

    “來了。”宋章抿了抿嘴,不敢多說。

    “你們真同意他了?”

    “……”宋章生怕惹他發怒,遂一言不發。

    姚效古只掩面太息:“我若動得了身,總要把他南京的渾流擋出去……可惜,可惜!”

    “姚兄休要想得如此壞,王鎮圭是他夏元龍的心腹,然與其已分道揚鑣,心向我輩了。他既在官中做事,於彼處稍加操縱,局勢必能好轉。”

    姚效古搖頭道:“他恐怕獨木難支。知事緣何不幫協一二?”

    宋章苦笑:“我素不關心這些俗務,經歷司裡都是書辦操勞,還是淡雅清閒的日子適合我。”

    姚效古忽然目光如炬,盯著他說:“王鎮圭此人內心陰險,這般縱容下去,書院恐怕會成了他的墊腳石。宋知事是唯一一個有職名的,萬事都防著他點,不可深信。”

    宋章不以為然,但為他的病情考慮,便違心說道:“在下明白。”

    “我這病一時是好不了的,”他慢慢起身,握住宋章的手,“副院長的位置必不能空。為防日後交與王鎮圭這種人,請宋知事擔此要職!”

    宋章急作了幾遍揖:“宋某無才無學,焉得擅居諸儒之上?”

    姚效古咬著牙,把頭往前一伸,在床沿頓了頓首:“宋知事,效古並非戲言,此事關乎書院前途……”

    宋章額頭沁出好幾滴汗珠,急倒地拜道:“在下怎受的姚教授一拜?我答應就是了。”

    “這書院暫時算保住了……”姚效古勉強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

    王鎮圭出門後,迅速在腦袋裡規劃出了一個方案。既然動用百姓太損官府的臉面,那就先去找當地鄉紳商議,再借此與知府溝通,或能一舉成事,和平解決。

    思慮已定,便徑往鹽課司坐堂,與心腹書吏議道:“吾欲盡召蘇州的鄉賢們前來,不知能用何理由?”

    書吏答道:“這段日子鹽運司屢次責分司說,蘇州有幾個無主鹽場,都是官府自銷自賣,沒有商人包攬,甚為憂慮。何不奏表分司的運同老爺,掇弄蘇州諸位鄉紳來此,看看能不能把鹽場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