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

    本來面容枯槁的宋章臉色紅潤不少,忙謝朱澈、王鎮圭二人。

    “只是姚公方去,人魂未安,我們不可急求功利,忘了情義二字,此乃我建書院之宗旨。當為姚公哀悼三日,再換參政書院的牌匾。”人皆稱是,當即便按此施行了。

    宋章為防這三日發生風雲突變,被官府趁人之危,便每日都到經歷司坐署,查閱諸司往來文書,確保消息流通;故而王鎮圭不敢動彈,連知府的面都不敢見,凡事只用密信溝通,十分麻煩。

    慶幸的是時光如梭,三日的哀悼期一過,書院終於肯搞大動作了。在朱澈的監督下,工役們拆下原先思和書院的大匾,換上由他本人書寫的‘參政書院’四大金字,用藍底裝潢,釘上門首,眾人都喝彩叫好,紛紛向朱澈祝賀,弄得許多百姓都駐足來看,齊聲呼喊“朱先生!”,最終擠得兩三層人,幾成一堵厚牆,官兵巡檢都制約不住。

    朱澈一路握著百姓伸出的雙手,正打算就此回府,王鎮圭在旁勸道:“若趁此對眾宣講一番,闡明道理,則可大收人心!”

    朱澈心裡是怕官府問罪,但又思鎮圭所說,必為良謀,便勉強聽從,攜宋知事走到門前臺階之上,與眾人喊道:“諸位百姓,朱某斗膽設此‘參政書院’,非為反抗朝政,實為解弊救患,扶世事走入正道,故非衛氏那般偏激無用,淪入空談。日後,凡是有極大才學者,不問高低貴賤,俱得入書院參政議政,向官府言事!”

    百姓皆踴躍而立,歡呼不迭。

    “還有,你們不是嫌衙門前那張鼓落了灰,沒人敢敲嗎!那這書院就是新搭的鼓,保你們隨心所欲的說話!”

    文人們聽見如此慷慨陳詞,也跟著百姓叫起好來,可這聲音瞬間沒入人群的聲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