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

    心腹們緊張的心情瞬間釋然,彷彿又從陰暗的谷底飛上了山巔,各自著了魔似的,手舞足蹈,狂笑不止,惹得王鎮圭看見這樣的場面,也跟著笑了起來。

    書院剛颳起的風暴馬上就要消停了。隨著兩封‘捷報’的傳來,知府的臉上洋溢出無比的喜悅,那份不安終於煙消雲散了。

    他要決定先看哪一封信。知府思索半天,順手拿過宋章的上書。

    ‘府臺大人鈞鑒:我書院自設參政以來,百姓之諫言四方湧至,堆積如山、可為填海,足見萬民鄙棄弊政之心急矣。府臺坐治蘇州,名號青天,善政若立,則盡三吳人物,不足稱也。茲列其中建言如左:……’

    知府看到這裡,逐漸放心,那些建言反倒不用仔細看了,他略掃過幾眼,便直接找到最後一行字。

    ‘誠能施行一項,則萬姓同福,澤被遠矣!經歷司知事宋章再三拜上。’

    知府從容地將信一合,傳與諸位心腹閱看,眾人反而搖頭不解:“他宋章所提要求也是苛刻,恐難滿足,大人為何不以為意?”

    知府笑道:“這就是王鎮圭主意的妙處了。它書院若鐵了心要為百姓伸張,必挾此時之威,舉臂號呼,率萬千百姓進逼衙門,伏階血諫,何必還按規章行事,僅僅遞來一信,妄圖和平解決?此乃其不敢得罪官府,尋求合作的意思。”

    “那……”

    “那本府就為所欲為嘍,想按下這篇上言,輕而易舉。”他手中攥著信的封皮,得意地說。

    “來,慶賀我們書院重返正途!”朱澈高舉著酒碗,異常激動地喊道。

    “慶賀,慶賀!”眾人亦舉碗附和了幾聲,旋即將酒一飲而盡。

    “朱先生一力促成此事,功勞為最,鎮圭再給您滿上一杯!”說著,王鎮圭離了席,抱起壺,給院長斟了個滿盞。

    朱澈喜笑顏開,拍了拍他的肩膀:“此話何來!若無王公與宋知事與官府周旋,書院豈能撇棄夏元龍之歪理,以至今日之盛況乎?休要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