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

    興奮過後,他們還需要冷靜下來,和夏副盟商討進一步的對策,即執行的問題。夏元龍綜合了幾個可行的意見,認為應‘明面上繼續順從萬黨,擴大新政,以免遭受懷疑;暗裡則向百姓分發《行要》,並放書院一角為講堂之所,每日宣揚新政,以凝聚民心,招攬人眾,以待時機成熟,打官府一個措手不及’。同僚們深以為然,迫不及待地要拍下板來,紛紛表示贊同,遂正式開始依計劃行事。

    計用受田的失敗,令南京百姓深感失望,在他們落寞的心情還得不到寬慰時,卻在看到一篇告示之後,彷彿振作起來了。那告示也十足令人眼前一亮:

    “應國子監祭酒衛懷上書,官府將借書院之力,推行‘核田減並’新政,以惠黎民。”

    這所謂‘核田減並’與之前的計用受田大不相同,乃是核算各大田戶的田畝多少,可否與帳冊對照,如有不立契、不報官之私吞土地者,即退田還與原主,無人招領者即賜貧家農民。

    那群鄉紳素來飛揚跋扈,百姓們見了這條新政,無不拍手稱快,重新燃起了對新政的念想,都說也得治一治他們了。

    萬和順便因勢去勸導一眾豪紳,無非是說“衛懷前番使得是虛情假意,實欲相圖諸公。試想田一被收,宗族力微,何以管制鄉民,自保祖業?本不想讓眾人陷入泥淖,然如今政令已出,悔之莫及,汝等好自為之,莫要怨天尤人!”

    鄉紳們見他說的這等嚴重,心中懼如猛虎,無不苦嘆哀嚎,哭天喊地。他們當然不願坐以待斃,紛紛向官府投去數以百件的書信,請求寬恕罪過。官吏們也被這陣勢嚇到了,亦覺義憤填膺,罵這衛懷多管閒事,壞了自家的名頭,一個個也開始恨之入骨了。

    夏元龍看到了這一苗頭,便在此時急忙派人混於書攤,販賣《行要》。因這《行要》不取路人分文,且是衛先生所著,故爭搶著拿,不一會兒就統統賣光了。夏元龍便加緊派人印發新書,乾脆拿輛木車盛著,推向利涉橋等地去發,三四個時辰便全發完了。而探聽消息的回來,說衛先生已經出城,開始丈量土地了,夏元龍便知行動未晚,吐了一口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