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四)

    葉永甲也相繼點頭:“右侍郎言之有理。”

    身後那兩名員外郎雖知道是蔡賢卿的瞎扯,但畏其強勢,亦在小聲附和。

    親衛不知制度,又見賢卿氣概不凡,果真信了,差人把二人直護送到正廳。

    “葉大人,是柳公叫你來的?”裡屋的布簾略動,一個身長八尺的大漢走了出來,此人正是石一義。他額角上長了一顆肉瘤,蛋圓的臉上佈滿粗紋,墨黑的眉毛缺了半邊,猙獰恐怖,望之令人膽寒。

    “還有這位大人……”他向葉永甲行了個禮,又瞥見了蔡賢卿。

    “在下兵部右侍郎蔡賢卿。”他鞠了一躬。

    “不不不,”他的笑聲格外低沉,“朝廷裡應該沒有這個官名吧……嗯?”

    葉永甲被他的樣子嚇呆住了,謊話甚至都不敢說出口。

    “您遠鎮邊陲,與京師隔絕久矣,何知有無變化?”蔡賢卿淡然回答。

    “看來是我的緣故啊,官場之事不在意啦。”他憑著魁梧的身軀,一屁股坐在葉永甲的右手邊,令後者深感壓力,直勾勾地看著這都督發怵。‘這廝殺氣沉沉、力氣又大,竟比萬陸二賊還為可怕。’他不禁這麼想。

    “您來是秉承著柳公的安排吧?柳公派你來作什麼?”石一義掰了掰手指,嘎嘎作響。

    “下官此來,單純是為了巡邊。聽說寇患不減,特來察看宣化,若視將軍器甲、糧餉不敷,便急補上。”

    “哦。那侍郎有什麼想問的,儘管提出。”

    葉永甲已不敢質問了,只好詢問了宣化的基本情形。

    石一義答道:“這宣化攏共有大軍十萬,皆為披甲之精銳;工匠萬人,打造弓箭、盔甲、刀槍,無不應備。只是大炮火銃皆仰朝廷所給,似是不足。”

    “火器乃今戰場之要,若缺少此物,甚是可惜。”葉永甲回想起自己府上那本兵書。

    “葉大人不到戰場,恐不明武器之使用,”石一義說道,“這火器聽著利害,實則難用。凡戰場施放,皆須充填完畢,方能得力,又常有未發而自傷者。況且火銃不易掌握,我邊兵皆不熟悉,反不如精熟之刀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