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

    “我有兩件事交你去做,”高尚書見他已有了準備,便不作過多掩飾,開門見山,“頭一件是最要緊的,到戶部和尚書劉冕合計一番,看此事如何施行;再順路往御史臺一趟,帶著今年內外官員考績的文書,讓御史大人仔細翻閱,設法將調動有異、任免不合規矩者隱去,使外人無把柄可尋。你記清楚了?”

    “記清楚了。但那第二件事……”

    “哦,那個葉永甲是和你同路來的吧?”高繼志淡淡地問。

    陳同袍面不改色,也是雲淡風輕地回答:“他在南京任職,下官無法與之相比。雖言同路,然素未謀面,當時豈得高攀。”

    “你不也是個知府嘛,何來高下之分?”高繼志的臉上泛起一絲滿意的微笑,“但你總得勸他幾句,國家現在無錢無糧,各部各司都緊繃著一根弦,實在經不起這般折騰。”

    “此人行為固執,不會理解我們的苦處,說了只會壞事。不如默然無言。”

    “唉,”高繼志搖了搖頭,“這類人物最教人頭疼。平日裝得清高,嘴上絕不饒人,就不懂得據實辦事。‘粉飾太平’也好,按別的名頭也好,沒了我們維繫民心,這偌大一個天朝真就垮了。”

    “大人言之極是,民可載舟,亦能覆舟啊。”

    “若任他們把舟掀了,掉水裡了,便會想念此時的善政了,”高繼志繼續感慨,“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今時的難他們挺過去,富足的日子就能來了,我們也是為他們好。你放心去幹罷。”

    “那下官走了。”陳同袍作了個揖,重新披上大氅,此時已覺得身上暖了。

    他到後屋取了官員考績的文書,艱難地行過雪道,躲著寒風,鑽進了御史臺。

    這裡的前御史謝贊翼被免了官,新晉的人選乃是三省共商議推舉的,名喚丁明惟,本屬柳黨提拔,自然無甚主見,凡事皆仰仗柳鎮年吩咐,故而深受信任。

    他看同袍來訪,急問緣故,陳同袍放下那疊文書,便將高繼志之語複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