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

    “長得壯……”送信人琢磨了半天,卻想不起那人的面容了,“其實當時沒太注意,名字什麼的,更是一概不知。”

    “這字跡是你家司禁的?”

    “不是,絕對不是。”

    “這是假的不成?”這太監覺得自己似乎抓到了要點,緊追不捨地問道。

    “這不一定。一般家書都是司禁親筆,公文、奏書則由胥吏捉筆,以其文體齊整莊重之故。”

    太監聽罷,倍感失落,又審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即將其口供錄與柳鎮年看。

    柳鎮年沒想到好好一個案子竟會變得如此複雜,自知無計可施,只得命人暫定了容青的罪,和送信人一同用木囚車裝載,再次返還萊州。

    甚至連鈕遠都沒想到,這次回來並沒有使案子了結,反而滋生了一大堆問題。他連忙去找柳鎮年想問個清楚,後者還在看著那幾張紙條發呆。

    “你瞧瞧罷,”柳鎮年將手裡的東西扔給他,“那個送信的好端端來這麼一下,你的計劃行不通嘍。”

    “您相信我,這些證據全都是他人偽造的!”鈕遠掃了幾眼,便惱怒地將那紙條一摔,“史司禁早先就查清楚了,此事乃是太子……”

    “這些咱都明白,差的不就是名分嘛。”柳鎮年擺了擺手,“何況只殺一個容青,亦能震懾朝野矣。”

    鈕遠諫道:“此事尚未到查無可查的地步,斷不能遺留禍患。他太子能假造這幾張,我就不信全無紕漏!”

    “依卿之見呢?”

    “應趁京城百官無備之時,暗中攜陛下回鑾,到京師後,先聲稱太肅、存肇串通謀反,突行逮捕,殺他個措手不及。”鈕遠大膽提議。

    柳鎮年點了點頭:“此策甚妙。可這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怎麼也收不回來了。萬一他們準備周全,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豈不壞了大事?奉相你需要擔一定的風險啊。”

    鈕遠免冠叩頭道:“下官自隨將軍以來,獻策甚多,然皆未及今日重要。若鈕某不得誅殺逆黨,為將軍開闢局勢,情願讓官於他人,辭還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