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

    “造一支鳥銃大概多少錢?”杜擎也想湊過來看,無奈面對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實在感到頭疼。

    葉永甲看罷,在腦子裡估算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說:“約莫二兩……”

    “新軍共招募有多少人?”蔡賢卿懷著沉重的情緒看向杜擎。

    “三千五百人整。”

    “就算不給所有人配備鳥銃,儉省下來,最少也不下五千兩。”

    這個龐大的數字讓三人都沉默了。葉永甲掃望四周,甚至都不知該看向何方。

    “只有請戶部撥銀子一個辦法了,”蔡賢卿咬咬牙說,“不如你二位在此主持大局,我回趟京城,將情況稟明奉相,或有轉機。”

    “難啊……”葉永甲仰天長嘆,“這考驗的不僅是奉相的決心,還是柳鎮年的決心,戶、兵二部的決心……誰能保證其中一環不出差錯?”

    蔡賢卿起身道:“如今已是孤危之地,改革如果二次失利,奉相豈能甘心?我料他不會輕易言退!”

    葉永甲又看了看杜擎,後者亦贊此策:“蔡公言之有理。大敵臨於前,恐怕滿朝公卿也不敢對此妄議。我自當寫一封奏書,為你們壯壯聲勢!”

    葉永甲見他二人都定了主意,方才奮然揮袖道:“既然如此,那就把朝廷一同捲進來,風浪越大越好!”

    蔡賢卿出發了。他身上只帶著些微的盤纏,以及杜、葉二位大人的奏書,一封是‘兵部侍郎為邊軍銃炮請銀奏’,一封是‘宣化都督告急情之疏’,分開各表,顯得說服力十足。

    他對往返的道路已經非常熟悉了,便乘匹快馬,連夜趁大路趕回京師。

    早晨,一束微亮的陽光直照入皇宮的蹕道,硃紅的宮牆被曬得更加鮮豔,而東面一側的匾額也在陽光下閃著點點的金光,‘戶部’兩個大字格外醒目。

    介文武滿意地看了一會兒,方才慢步走進去。

    他穿過中間的院子,筆直地走到面前的書房,雙手輕輕一推,門便吱地開了。

    介文武隨即到他那張梨木幾前坐下,抬頭卻見壁上只有寥寥幾幅字畫,還需添點什麼,心中正有了興致,便研墨備紙,很快就寫出四句詩來,輕輕拿起,打算裝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