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

    鈕遠並沒注意這些細節,眼看場上再無反駁之音,便滿懷得意地朝太子一拜:“眾臣皆已默許,惟望殿下裁決!”

    太子唯唯應了兩句,便拿御印在上面一蓋,再依次交與身邊大臣。柳鎮年利索地簽了字,晏溫則輕輕一笑,拈筆細細寫過,方才放手。

    ‘哼,晏溫必是忌我成此大功,心中不平,故而用笑容掩飾……’鈕遠不屑地想。

    “好了,散會!”

    幾個太監齊聲用尖嗓一喊,眾臣該散的都散,唯獨柳、晏二人陪同太子從後門走去,到內苑把奏書進獻給皇帝。

    皇帝正在後宮用膳,隨之收了奏書,卻連看都不看,先令沈總管送還寢宮,待吃過飯後,回去再批。

    柳鎮年本以為能當即討個說法,早日將改革之事落實,誰知竟一句話都沒聽著,便悻悻而歸。他與晏溫在路上走著,忽發嘆道:“你說,奉相這回順利得出奇,倒無一點阻攔。但我心中總有隱憂。”

    “丞相為何憂心?”

    “不知道,”柳鎮年搖了搖頭,“可能是我艱難日子過慣了,一旦稍微順些,就感覺心慌了十分。”

    “在下或能為丞相解之。”晏溫笑道。

    “參政說來!”

    “適才殿上之爭,奉相的確是勝者,但陳同袍攪了這個局,說明將來之事還有變數,勝負遠未分曉。”

    “嗯,我也覺得奇怪……”柳鎮年捋著鬍鬚尋思,“陳同袍這麼穩健的一個人,為何突然變得那般急躁?”

    “您不要心急,聽我分析,”晏溫道,“陳同袍此舉有二利可圖。這其一嘛,就是在介文武舉目無親之時,以這種方式告知他,他吏部有幫襯之意;暗示介文武前往吏部,與其同謀。”

    “其二呢?”

    晏溫瞧了瞧身旁無人,便咳嗽一聲,放心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