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

    “我是看到你們肯幫我,我才毅然前來的!”介文武戳了戳心口,“就是怕無力迴天嘍!”

    高繼志道:“我在路上探得了口風,陛下尚未行使決斷,說明此事還有轉圜的餘地。只要聯絡上各部大臣,一起去給這個壓力,一旦掀起了浪花,勢必是萬人景從。”

    “未必穩操勝券,恐怕諸公不會冒險。”介文武緊接著說。

    “兵、吏兩大衙門的決定還不夠?”

    “夠,但也分誰。我兵部的實力本便差些,又經丟失宣化一節,顏面掃地,難以號眾;只有吏部人望不墜,高歌猛進。思來想去,實屬無奈……那就全賴大人牽頭了。”介文武抿了口茶,甩過餘光去看他的表情。

    高繼志卻像是無事發生一樣,還端坐在太師椅上,淡淡說道:“我們吏部為了介公,能在當堂仗義執言,對峙賊黨,連柳鎮年那樣的強悍之人都不懼怕,此刻背上這副重擔,又算得了什麼?”

    介文武聽了,逐漸眉飛色舞起來。

    “只是……”高繼志一低眉,“於此情勢,不應空憑一腔熱血行事啊。”

    介文武的臉色唰地變了:“這……怎麼個說法?”

    “吏部和此事毫不相干,陳侍郎亦只是給介公幫腔,並非自取主意。若強使我寫一本奏疏,讓諸位列個名,倒也不難,但如何騙過鈕遠的眼睛?他見是吏部來奏,必然借題發揮,說諸如‘吏部自恃六部之首,以為事事當遂其意’、‘此事與吏部無關,必為奸人所脅’等等之類,然後追查到底,不僅能讓吏部陷入危局,早晚還會把大人供出來。真不如搞個合情合理的辦法,身正不怕影子斜,讓柳黨無話可說。”

    介文武被他的話嚇得呆了,連連點頭稱是。

    “所以,還是兵部牽這個頭。”高繼志又把話題拉了回來。

    “不不……”介文武幾乎脫口而出,方才意識到失言,“不……不是我推責任,實是兵部這座山頭不如您的高,怕同僚們不肯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