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

    “哦,沒什麼。您知道的可真多,我都明白了。”說罷,葉永甲不再逗留,牽走了自己的馬,也向教堂內走去。

    “你是簡文生的朋友?”吳思經坐在一張檀木製的太師椅上,抬頭一望。

    葉永甲走進這所小屋子,見他穿一身紫邊的黑袍,雙手上幾乎戴滿了金戒指,臉上發著慘淡的色澤,眼睛裡透露出一絲狡詐。

    “簡先生比我年長,談不上朋友,只是尊敬他罷了。”

    “不管你是他什麼人,但只要簡兄發話了,那我顧他的情義也要幫你一把,”他的語言比簡文生要流利很多,“我不喜歡拐彎抹角,有什麼話儘管直言。”

    “是這樣的,在下想託您問問海上的番商,可有買賣火器的?最好是鳥銃。”葉永甲慢慢坐下。

    “的確有些商隊輾轉於南洋、東洋販賣,未曾到得天朝。如果大人有辦法讓朝廷出面接觸,那還是有可能的。”

    “一次大概能買多少杆?”

    “有問過幾嘴,說多國都在急購鳥槍,存貨不算充裕,僅餘二百餘杆。”

    葉永甲感到頭疼了:“一杆多少兩了?”

    “珍貴得很,三十一兩。”

    “三十一兩!”葉永甲差點跳起來了,光這筆數字就追上了計劃中的五千兩,就算加上戶部最忌諱的運費,也無法比過這樣的駭人數字。

    吳思經見其反應如此激烈,連忙相問:“看來您要買不少。”

    “是的,這樣一千杆戶部肯定不答應。”

    “你們難道沒想過自造火器嗎?”

    “想了,算下來也只需五千兩,可惜吏部的陳大人堅持運料艱險,用費會驟然增大,且此舉擾耗民生,大誤國事,故而反對。”

    “那吳某有個主意。”吳思經眼睛一亮,搓了幾下手掌,“我從番商那邊聽說,南洋幾個銃炮廠的大商人都都想來天朝辦廠,可惜法令嚴禁,深為憾事。如果葉大人想買到這一千杆鳥槍,可上稟朝廷,使番商入國內辦廠;大人再以長遠之利益誘之,督促他們一杆一杆地勤造,用低廉的價兒盡數買來。而原料自有商船自閩粵、南洋送來,更無運費之憂矣。長此以往,天朝將不費吹灰之力,而坐擁銃炮無數,日後萬國來朝,豈不為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