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四)

    吳思經緊緊盯著桌面,有意隱藏著自己的表情:“當然,怎麼敢幹預……”

    “那我覺得頗為蹊蹺,”蔡賢卿放下手裡的碗,“吳主教那麼甘心被他們利用?還故意湊上去,實在難以理解。利用嘛,大多時候都是有個互相二字。”

    吳思經渾身都在打寒戰,臉色愈發的蒼白,他害怕再說下去,一切都會露出馬腳,便乾脆將恐懼轉換為了憤怒:“蔡侍郎,您懷疑我直說就好!反正老朽只是一個宣教之人,手無縛雞之力,也無滔天權勢,官府要抓我,不過一句話的事!”

    葉永甲頓時洞悉了他的意圖,便與蔡賢卿嘿嘿一笑。

    “笑、笑什麼?”他的舌頭有些卷不開了。

    “笑吳主教多心了,”這次輪到葉永甲開口了,“蔡侍郎只是為了搞清楚北塘的狀況,尤其是那些番商的行事風格。他平素直來直去慣了,沒有旁敲側擊的意思,恕勿見怪。”

    蔡賢卿連忙作了幾個深揖,才讓吳思經的心情平復許多,重新坐了回去。

    蔡賢卿趁著倒酒賠罪的工夫,直將眼睛睃向葉永甲,隨後便陷入沉默。後者心領神會——為了讓對話繼續下去,他這個一直在保持冷靜的人,可以使吳思經放鬆部分的警惕。

    “吳主教,我講點閒雜的事吧。葉某在北塘聽聞當地人說,縣城裡經營的產業十分壯大,自去年始就開了十餘家店鋪,真有此事嗎?”

    “有的,寧河這兒有很多商人云集,我也時常來購置一些器物。”吳思經與他說話便隨意很多,只是老去瞧蔡賢卿,深恐他的口中忽然蹦出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來。

    “葉某有一個擔憂,番商們雖說是建廠在北塘,但終屬寧河境內,原料必然優先輸送到火器廠上,當地商人如果缺貨,實在難求,縱有買的地方,價格也不會便宜。如果城內這麼興旺的經營因此倒塌,壞了本地的收稅,朝廷未免要問責於我。”葉永甲皺著雙眉,無助地看著吳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