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

    “柔和又不失強硬,這個程度太難把握了……”葉永甲感嘆道,“我們還是先回歸正題上去吧,談談奏書。”

    “二位等等,”李文守拿帕子擦了擦嘴,又撣撣衣服,起身喝道,“我就是被朝廷派來的,在咱們幾個人裡,是最懂上頭心思的。不如讓我替你們出主意?”

    ‘此人有怨恨之心,若要陷我於不利之境,簡直輕而易舉……’葉永甲心中猜度著,用異樣的目光直看著他。

    李文守看出了他的猜疑,搖頭苦笑道:“葉大人,我們現在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脫身不開,害你不等同害了我自己?我還沒有這麼傻。”

    蔡賢卿亦勸諫道:“此正危急之時,若不同舟共濟,如何幹成大事!連他們番人都知道團結,難道葉尚書這個飽讀詩書之人,連這點道理都不清楚嗎?”

    葉永甲聽罷,隨即嘆出一口長氣,用一雙堅定的眼睛直視著李文守,半晌不動,方才伸出手來:“同舟共濟。”

    “同舟共濟!”李文守把手搭了上去,緊緊握住。

    經過他的口授,葉永甲在天還未亮的時候便已經把奏書寫好了。因天色尚晚,出城不便,就把書信暫放在桌上,三人回屋假寐了一會兒。

    約至卯正,葉永甲才感覺眼前一片微微的白,頓時驚醒,天果然開始矇矇亮了。他連忙下床,重新審閱了一遍文書,心中默讀道:

    ‘近日參政來巡,督促臣屢與番人磋商,凡經五次,皆未能如願。蓋鳥槍之打造,是鑄是鍛,各有千秋,實為難決之事,非彼等不敬天朝,有意推託也。番商以鑄法利於發銃,臣則以為鍛法於朝廷為善。何者?因鍛法所出之鳥銃,使用靈便,不致沉重,正適與遊走之虜人接戰。然番人不服,乃託臣爭至中書,以求明辨。臣竊以為,朝廷之意可暫緩之,留與臣等仔細查究,將火器原理一應獲知,然後盡告中書,使奉相有據可斷。切勿早頒詔令,以有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