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

    “如今地方上民情彪悍,長官胥吏亦以狡黠為術,上下欺瞞,恨不能殺人掠財,國家哪有不亂之理?在這樣的基礎上,要搞什麼改革,都是奢談而已。風氣不正,無論是多好的善政,被下面辦事的人一折騰,到頭來只會鬧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所以改革之前,必須要匡正風俗。我看聖人的書上說,周時的百姓不乏才智,淳樸多識,就是鄉間耕田的農夫,也懂得一點禮教文學,故而各方諸侯以人口為強國之本。今日自私奸偽之學流毒天下,再無人向百姓講明先賢大義,官府只把他們當做斂財的工具,百般奴役,於是農夫不通文墨,大字不識,只知道老老實實地耕地,就都逐漸變得粗蠢魯莽了。”

    “如果能組織起百姓讀聖賢書,家家誦讀文章,則與文人官吏隔閡漸淺,自然會知道哪個是善政,哪個是弊政,一雙眼睛便不會被他人矇蔽了。到那時,人人都通曉古今、深明道理,不僅利國利民的新政更容易推行,國家大事也可以共同商定。”

    晏良頓時拍掌讚歎,眼睛裡放出明亮的金光:“兄長這個提議若可推動,不僅有利於當今,且可澤被後世啊!我記得當年南京的衛懷,就是有過與兄長相佛的見解,不過您比他看得還長遠!”

    “衛懷?”晏溫回過頭去,“那個人的確是個天才。但他手裡終究是沒有權力,難以與官府抗衡。可我手裡有啊!如此,便有成功的可能性。”

    晏良也興奮起來,忙說:“晏大人的計策若得以付諸實施,比那鈕遠要強上百倍!我這就叫李、洪二位參政來見您!”

    晏溫放鬆地笑了,他帶著滿面春風的笑容,按住了弟弟的肩膀:“你看看,還是沉不住氣罷?你的才智不輸於我,只是做事老憑心頭的一股熱,總欠考慮。你直接把他們叫過來,讓鈕遠怎麼想?我這不真成了別人口中的拉幫結派啦?我這裡正好有幾份地方遞來的奏報,你就以討論公事為名義,喚他兩個人進議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