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

    與之相比,另一位則要遜色許多,只是一名落第的秀才,姓嚴,名來甫,本無多少實學,空仗著父親留下的祖業,在鄉間當著一個大財主。因看胡之章捐田得了個名利雙收,十分眼紅,便向縣學賣出了四十畝的土地,也被當地官府委派,管著這一片田畝的租賦。

    二人一前一後的來到了大廳上,兩個書辦瞪直了怒氣騰騰的雙眼,連眨都不眨,目送著他們坐到了圈椅上;嚴來甫發覺了他們的神態,不覺翻了兩個白眼。

    “小人是一介村夫,不知國家道理,”胡之章拄著木拐,懦懦地說,“只曉得一方水土,不曾測天恩如何。如若新政果真有利天下學子,我當拱手聽命;如若不然,恕在下無法遵從。”

    “我說胡老財,”那個書辦拿餘光乜了他一眼,“你這意思,晏相還存心要害了天下學子不成?少來這一套!新政是皇上欽定之策,你要妄加反對,就是明抗聖旨!”

    “二位大人,我一個無官之人,不敢抗旨,只是怕有小人遮蔽聖聰,仗著手中權勢吆五喝六,把好好的一個國策弄得烏煙瘴氣!”胡之章也不抬一下眼皮,只是大口喘著粗氣,憤怒地喝道。

    “好了,大家各抒己見,皆有看法,這是好事,何必互相攻擊?”陳同袍看了看兩旁說,“再說了,幾張嘴吵不出什麼結果來,一切得講證據。把賬房裡的簿子都拿出來,先算它個明白。”

    教諭旋即到隔間取了賬簿出來,一張張放在了中間的楠木圓桌上,以供眾人參看。

    陳同袍舉起其中的一份說道:“這每月收取的稻米算下來,折白銀六十八兩,而學校每月的花費不過十九兩而已,還剩下四十九兩,盈利甚多。若按二位之前所說的理由,成本問題其實是不大的。如果多修四五間學堂,再加上幾間宿房,則用費完全可以承受,沒有絲毫的壓力。甚至修得和府學那樣大,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