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 作品

第357章 開局內訌

    魏心餘輕輕咳嗽一聲,吸引了眾人的視線……

    魏心餘道:“青蓮論道,事關大蒼顏面,各位還需謹言慎行才是!”

    “是!”所有人同時回答。

    “既然人已到齊,就議一議正事吧,本次青蓮論道,共分三輪……”

    前三天為論道期,由各國選派代表登臺論道,每個國家精選三人,不限領域。中三天為尋道期,在尋道園中自由選擇道機。後三天為爭道期,眾人爭道,攀文道高峰。

    三個環節,共計九天,每個環節表現突出者,都可以拿到文道青蓮。

    文道爭鋒,跟武道有所區別,沒有那麼強烈的對抗性,但各個國家拿到的文道青蓮數,卻是至關重要,直接體現出這個國家的文道底蘊。

    這是虛名!

    但是,虛名也可以轉化為實際的好處。

    實際的好處就是:聖殿會根據各國的文道底蘊,來分配各國的進士名額!

    一個國家,最大的中堅力量就是進士大儒群體,聖殿給的進士名額一多,一屆屆累加,一個國家不強也強了,相反,聖殿給的進士名額少了,文道的力量漸漸枯萎,一個國家也就衰敗了。

    目前的九國十三州怎麼一個情況?

    林蘇以前還真的不太瞭解,但如今,他從魏心餘的敘述中聽到了一個大概……

    九國十三州,九國分別是東南佛國、南陽古國、西天仙國、大川國、大青國、大蒼、大隅、赤國、夜郎。十三州分別是:東勝州、西列州、荒州、葬州、蠻州……

    九國,是政治體制已經完備的國度,都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十三州,是諸聖以莫大偉力從域外蠻荒中開拓而來的,歷史就短得多了。

    相對應的,文道底蘊也分了個三六九等。

    站在第一序列的有三個國家,東南佛國、南陽古國、西天仙國。

    第二序列的是四大:大川、大青、大蒼、大隅。

    第三序列的是赤國和夜郎。

    第四序列的是十三州。

    進士名額也體現了這種差異性……

    第一序列的三個國家,每屆聖進士名額是一百八十人,賜進士八百人。

    第二序列的四個國家,每屆聖進士八十一,賜進士三百六十人。

    第三序列的兩個國家,每屆聖進士三十六人,賜進士一百八十人。

    第四序列的十三州,聖進士基本無望,每年給個幾十個賜進士名額,以示聖殿沒有忘記他們。

    聽到這些數據,林蘇真切地感受到了聖家的恩寵,道聖聖家每年一百個進士名額,三年就是三百,跟第二序列的幾大國家幾乎持平!

    道聖聖家才多少人?不過千萬之眾,而大蒼多少人?五十餘億!這麼一攤薄,聖家的人均數就高得太多了,難怪大家都削尖腦袋朝聖家鑽……

    這些基本情況介紹完畢,魏心餘說到了核心關鍵點——第一輪論道環節,大蒼派誰去。

    第一輪論道,時間只有三天,不可能每個人都上臺去論一把,最終是有個選擇的,這選擇權就在各國領隊手中。

    “首輪論道,大蒼有三個名額!”魏心餘道:“大家議一議,哪三人最能代表大蒼之底蘊。”

    眾人全都沉靜了下來。

    文人嘛,終歸是要個臉的,哪怕所有人都渴望登臺,但在大家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時候,還是不太好毛遂自薦。

    咳!有人咳嗽了一聲,林蘇目光移了過去,貢院向葉秋。剛才發言針對他的,向葉秋還算比較溫和。

    向葉秋開口:“青蓮論道,事關大蒼文道底蘊,王成年大儒之詩道造詣,大蒼何人不知?每次論及詩詞,均是口吐芬芳,金蓮遍地,該當登臺!”

    聽到“口吐芬芳”這個詞兒時,林蘇不禁宛爾,但他也知道,很多詞兒都被現代人給玩壞了,口吐芬芳在這個時代,不是罵人的話,而是很生動的形容詞——論道之時,論到妙境,是真的能夠唇齒生香、口吐芬芳。

    向葉秋如果毛遂自薦,或許有些拉不下臉,但推薦別人,卻是理直氣壯,哪怕這個“別人”也是他貢院的自己人。

    他這一推薦,別人如何反對,一齊點頭認可,王成年的實力也是擺在那裡的,當日摘星樓論詞道,四十州會元到了一半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