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 作品

第六百四十六章 烏拉烏拉(復更第一章)

 
陶鹿連江遠的表情都沒讀懂,勉強的笑了一下,道:“行。江法醫這邊的我是放心的,各隊依次彙報吧,也讓江法醫瞭解一下最新的案情。”

 
其實也沒什麼好了解的,陶鹿雖然灑灑水就派出去了上百人的隊伍,比寧臺縣刑警大隊的編額都多,但這麼大的城市,就兩件血衣,想有所突破實在是太難了。

 
幾隊民警分別說明了自己的搜查工作,理論上來講,雖然沒有找到線索或者正確答案,但畢竟排除了一些。

 
江遠簡略的做了個筆記,會議結束,再跟著劉晟前往實驗室。

 
一路上,劉晟還頗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實快到吃飯的時間了,可以先吃了飯,再過來慢慢熟悉這邊的設備。”

 
“法醫植物學也不用什麼特別的設備,有合用的顯微鏡就行了。”江遠頓了頓,再道:“取花粉要全神貫注,實驗室條件可以的話,我就不出去吃飯了。”

 
劉晟忙道:“也不用這麼拼。”

 
江遠擺擺手,法醫植物學本來就是個苦活,不過,給正廣區分局的同仁們展示一下也挺好的,畢竟是22億經費的大局,得尊重。

 
法醫實驗室。

 
白熾燈下,三排桌子平行排列,後面是一連七八組的長櫃。

 
雖然擺放的方式不一樣,面積也大了不少,但總體而言,京局的法醫實驗室,跟寧臺縣的也沒有太多的不同。

 
設在局內的實驗室是不做解剖的,主要的工作是用顯微鏡看樣本。

 
事實上,大部分的案件在偵辦過程中,有需要法醫多次參與的,也都是以檢視標本為主。而受害者家屬經常要求的二次解剖甚至三次解剖,比例上是很低的。

 
因為法醫解剖本身的破壞性,最有價值的證據,理論上都應該在第一次解剖中取出來了,如內臟,大腦等部分,都可以切成條,浸在石蠟中,用攤片機來做切片,進而保存。

 
所以,此時的法醫實驗室裡,那些足有二三十組衣架規模的櫃子裡,放的大部分都是切片出來的標本。

 
專案組想要追溯某個舊案件,就從這些櫃子裡找出標本來,再做檢查。

 
單就科學性來說,這種方式要比保存屍體更有效,也更便宜。

 
不過,就本案來說,沒有屍體自然就沒有切片,江遠需要的,就只是顯微鏡,以及證物和大量的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