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649章 知識就是鑰匙

  “是,大人。”狗剩對著算必準行禮,之後走上稱臺,稱了一次重量,二十九公斤多一些,接近於三十公斤。

  “哈哈哈!狗剩他爹,你家狗剩,又發福了。”

  “哈哈哈!”

  相差不多,意味著雲啟剛剛所說故事的方法,沒有問題,對於雲啟所說的結論,即那一種鑑別裝飾物是否被偷工減料之事,以此方法來驗證,沒有太大的問題。

  “雲道友,似乎,有些差別啊!”玄微子對於結果,不太滿意,雖說狗剩的實際體重,與他排水的重量相差不多,但既然是鑑別真偽,這一點差別,可不能如周圍的百姓一般,可以忽略不計。

  “玄微子道友,知道本少為什麼選擇這一件裝飾物,而不是皇冠嗎?”雲啟再出問題,讓周圍的人員明白了,雲啟對於實驗物品的選擇,也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有選擇性。

  “哦!雲道友,願聞其詳。”算必準思考良久,不明白裝飾物與那皇冠的區別。

  “各位,之所以未選擇故事中的皇冠,從而增加故事的真實性,一方面是因為在我聖唐一族,各大領地之中,皇冠是帝王所有,而我風都領地為未稱王稱帝,因此,若拿出皇冠,於情於理方面,並不適合,將遭小人垢病,為我風都領地惹來無盡的麻煩,因此,並未選擇皇冠、神龍、鳳凰等寶物。

  第二個方面,也是為了更加準確的證明實驗的真實性。各位,皇冠與那裝飾物的區別,在於一個重要方面,在試驗之前,本少特意提起了,只是各位並未注意。

  因此,各位,先聽本少將那故事的後續說完,各位便知為何本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了。”

  “各位,那一個故事,並未因此而結束,在那一位聖人對國王得出自己的結論,證明那一個工匠私吞了黃金之後,那一個工匠受到了懲罰,而那一位聖人也得到了國王的嘉獎。

  此事,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一個圓滿的結果,惡人受到了懲罰,好人得到了回報,但是,事情,才剛剛開始而已。”

  “若干年後,有一個老婦人前來找那一位聖人,老婦人拿出一個黃金的圓球,並請求那一位聖人幫忙測試:她請人做的這個金球,是否被別人偷工減料,貪沒了黃金!

  確定原始總量和金球沒有差別後,那一位聖人便用之前的排水法測試體積,結果發現按照之前所作出的實驗理論,也就是各位目前所看到的那排水法,該金球被慘進了其它成分。

  就當那一位聖人當眾公佈結果時,老婦人卻氣憤得將金球一切為二,出人意料,那金球。是空心的!

  老婦人是那一位工匠的母親,為了昭雪自己的兒子,她用了數年的時間,設法證明那一位聖人所使用的方法,是錯誤的。

  而結果確實被她辦到了,那一位聖人疏忽了皇冠上的無數金飾件中,有許多是空心的,如剛剛玄微子道友所言一般,一點小小的差異,都可能導致重大的失誤,因此,那一位聖人當初實驗之時,未考慮此方面的因素而得出的結果,也直接導致了那一位聖人,冤枉了那一位工匠!”

  “各位,現在明白為何做出不同的選擇了吧?那一件裝飾品內部是實心的,之前已確認無疑,因此,排除了那一位聖人所犯的錯誤,讓實驗數據更加準確,而之前狗剩的不同體重結果,哈哈哈!”

  雲啟未說,但相信大人們都明白,而聰明的小孩不少,同樣也應該明白其中的原因。

  “各位同學,記住了,不能如那一位聖人一般,因為忽略了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從而犯了一個錯誤,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如冤枉了那一位工匠之事發生。

  因此,才有了聖人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以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各位同學們,可記住了?”

  “各位同學,雖然那一位聖人犯了一個錯誤,但將物體浸在一種液體中時,其所排開的液體體積,等於物體所浸入的體積,這個理論,是正確的。同學們,記住了,知識,就是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