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 作品

解碼過去

“第3個例子講的是。有一部電影之中有一個劇情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完全無辜的好人不得不被處死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無辜的觀眾,這個人本人還有負責。執行死刑的。警官們他們全都知道這個人是無辜的,但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辦法。最後悲傷的頂點就是警官們開始哭泣。但卻不得不下手。最後還有一幕就是臨行刑之前需要給這個人頭上戴一個罩子,但這個。好人就哭泣著說,你們不要遮住我的眼睛了,我怕黑,當時警官其實一直都在哭。這個背心型的人也在哭,觀眾也在哭,多麼悲傷的一個場景啊。更讓這個場景有震撼力的是這個片子,在這個場景之前其實有很多場景,都是非常輕鬆的就包括處理監獄的犯人們都是會用一些無傷大雅的,沒有那麼大傷害的小法子來讓他們聽話,比如說用水衝他們。這種方式有點像玩笑式的處理方法,但是突然來了一幕,如此沉重,如此悲慘的劇情,就更突出了其中的悲傷。

“這個up主提到了一個概念就是說他覺得悲傷的劇情需要的並不一定是觀眾能夠。產生共情,因為他並不一定需要觀眾,曾經處在一個和劇中角色相似的位置上,他需要的其實是觀眾能夠設身處地的。體會到這個角色會有什麼感覺這種體會或者說這種理解並不需要觀眾本人曾經屬於過相似的經歷之中,他僅僅是需要一種理解,而並不是相同的體驗,我覺得這個概念其實還挺讓我印象深刻的,這就是sympathy和empathy之間的區別,我甚至都找不出來中文對應到底是哪兩個詞,其實原來在我看來,這兩個詞都是同情的概念,但其實他們不一樣,sympathy要求的是曾經處於國或者說曾經經歷過相似的事,但empathy並不要求,曾經有過相似的經歷,僅僅只是一種理解。”

(這段語音更新中關於sympathy和empathy說反了,sympathy偏向於同情,而empathy偏向於感同身受。)

對比著來看,修復會導致一些信息的丟失和一些小的誤差,不過瑕不掩瑜,這個修復的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也許以後就可以利用不同的Ai來試著修復一下之前沒能修復的段落了。

至於信息的丟失和小誤差,考慮到我自己也不完全確定最初想寫的是什麼,大概也就相對可以接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