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 作品

第41章 高老師課堂開講了

    “孔聖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門原儒本就是包容其他學派,融會貫通以增其長的嘛。簡言之,就是學學也沒啥壞處,為什麼一開始要排斥呢?”

    語氣輕鬆地皮一下,免得聽眾疲勞。

    “如此,我就正式轉入泰西諸國之學了。”

    “泰西諸國,文明傳承自古希臘雅典城”

    “當時有一位大學者柏拉圖在思考一個問題:“萬物皆變,以變觀變則無有真理可言”,那麼如何或者說什麼是不變的,可以在這個不變的基礎上建立穩定的知識框架的東西呢?這就是這個位大學者思考的問題。你們覺得什麼是不變的呢?”

    這是高翰文第一次跟自己這一日之學生拋出問題。下面的三個學生,除了徐有知都是小地主家這類寒門出身,自然是費勁心思思考。左邊的張遜膚也一臉為難的樣子。

    還好,不到10秒,中間一個男學生髮言了:“是日月,千百年來,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唯日月光照不變。”

    高翰文不置可否,右邊的徐有知壯著膽子發言:“是陰陽五行,按照元氣說,萬事萬物都是由此構成的,他們一定是不變的根基”

    高翰文聽了笑了一笑示意小姑涼坐下又看向另一位男生。

    這個男生就實在靦腆了一點,有些顫抖地回答:“心學講修心,佛家也將仁者心動,是心嗎?”

    “理在先,氣在後,上帝天賦也”這學生剛說完,張遜膚就發言了。

    說實話,高翰文對理學瞭解得不能說不多,只能說約等於0。心學好歹還能扯點格物致知,理學就只能阿巴阿巴了。

    感覺到壓力山大的高翰文完全不明白,怎麼古代的讀書人都這麼厲害。不能再讓他們自由發散下去了。趕緊發言接過話頭。

    “張大人說得好,前面三位也不錯。這卻是是一個千古難題,如果不給人類認知世界找一個錨,那一切對的都可能是錯的額,一切錯的也可能是對的。”

    “雅典的學著也是先從外在世界的有形無形物體開始,直到反求諸己後才發現,我們認知一個東西不僅僅是認知到這個事物,而且還用到了認知的方法。只要找到一種穩定的認知方法,那麼我們的認知也就穩定了,真理也就可以由此誕生。這個最穩定的認知方法,柏拉圖叫他邏輯,而賦予人類存在共通的認知方法的則跟理學相同,他們同樣稱之為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