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八十一章戰時國家物資管控

    前者要靠將士奮勇,血戰沙場,以阻擋敵軍攻勢。而後者就要指望開封府了。

    這個強悍的文官政府,效率也的確是不負趙桓期望。

    中午時分,李若水便帶著兩份札子(奏章)在新建的御前軍器所找到了趙桓,向趙桓介紹道:“官家,開封府打算兩路並進。立即在稅務街設立糶粟米場、買柴炭場,凡內城百姓每十日可領取米一斗,炭十斤。”

    “稅務街?”選這裡有什麼特殊意義。

    李若水解釋道:“稅務街在大內東側,正好與西側的啟聖院相稱。足以讓內城百姓銘記,其如今在內城得以生存,全賴官家恩德,應懷忠君報國之念。”

    趙桓微微頷首,雖說意義不大,但忠君報國的理念就是在點滴事物之間灌輸給大宋臣民的,積少成多,潛移默化,方能在最終形成天下臣民對盡忠報國的普遍共識。

    “這只是其一,臣等選擇稅務街,更重要的一點,是方便統計內城戶籍。朝廷雖然對東京城內百姓數量並未進行詳細統計,但此前對東京城內納稅百姓、酒樓、作坊、攤販卻都按區域有所登記。”

    將戶籍放在稅收名下統計,這就涉及到了大宋先進的稅制。大宋實行城鄉二元制稅制,在城內居民主要交宅稅、地稅,也就是房產稅。有房產稅為依託,很容易便能統計清楚對應的普通百姓戶籍。

    而更重要的是,在進行物資分配後,能進一步清查那些豪族、大戶名下的僕人、家丁。東京作為京城首善地,城內高官顯貴、富商豪族無數,這些人家中都蓄有大量僕役、婢女。統計之後,會對所有大戶人家的戶籍都有了詳細的掌控,既增加兵役人口,也增加稅收規模。

    同時也會對城內各酒樓、行當、工坊、寺院僱傭的工人、出家人數量有所掌握。

    趙桓興致勃勃的對李若水說道:“開封府這個處置措施堪稱高明,朕十分期待,清點出城內無數僕役、工匠、化外之人後,內城人口究竟能達到多大規模。這些都是神武右軍最廣泛的兵員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