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四十六章神聖不可侵犯

    太學的獎學金效果斐然,推動著大宋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突破,趙桓無論如何都不打算將其取消。

    所以在專利方面,趙桓打算另設一處新司。

    思考了片刻,趙桓說道:“朕打算在五京各設一處專利司,派專人收錄各地百姓申報的專利。今後凡是各工商經營者,使用他人專利,必須簽訂契約,方能生產。”

    “濫用、剽竊他人發明者,將依法予以懲戒。”

    “朕會讓政事堂主持太學、刑部、大理寺、律學等諸司一同編纂一部《大宋專利法》,專門規範專利方面的事宜。”

    律學就是大宋的法律院校。

    這還真不是趙桓開創的新制度,而是大宋本來就有的法度。

    除了太學、律學外,國家還辦有醫學、武學、算學、書學、畫學等各種專業院校。

    其中武學是最通俗易懂的,就是軍事院校,為國家培養軍官,學生主學武藝、兵法,考試時選試軍機策論,再試騎射之術。畢業就能在兵部那裡獲得巡檢、監押等下班祗應職位。

    這是武臣五十三階中的第五十三階,沒有品級。但往前一步,就是軍中軍虞侯,堂堂正正的大宋軍官,管理宋軍一百名士兵。

    律學則是大宋的法律學院。在任何時代,法考都是學子們的噩夢。從大宋建國,設立律學博士開始,大宋律學每月都會舉行三次私試,一次公試。學子想畢業,在任何一次公試中都不能不及格。

    醫學則是大宋的醫學院,培養醫生。大宋能夠給醫生設置三十六階,讓醫生完全獨立於各個職業之外,有自己的晉升體系,醫學院功不可沒。

    書學和畫學,顯然就是美術學院,培養大宋的藝術生的。

    雖然說趙桓對藝術這方面沒什麼興趣,但顯然藝術、文化也是一個文明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

    大宋的藝術生或許沒能力發動世界大戰,但陶冶陶冶情操,豐富一下百姓的精神生活,設計一下宮殿、房屋建築結構,還是不錯的。

    有這些專業院校的專業學者,能支撐起趙桓推進這龐大的體系。

    趙桓說道:“朕會抽調太學、醫學、算學、工學、墨學等各個學院的人才補充專利司,以幫助專利司迅速組建起精幹團隊,收錄各種專利。”

    聞言,蘇黛內心激動而又振奮。

    有官家設置的這一項制度,大宋科技研發,必定突飛勐進!各種科技成果將日新月異。

    蘇黛興奮的說道:“官家這項章程,將使天下千千萬萬的學者、工匠受益。我諸夏文明之燦爛,必將盛極於炎宋聖朝。”

    趙桓看向地圖,為了方便百姓申請專利,顯然如今的五京有些太密集了。

    北京已經從大名府遷移到了幽州,那西京、南京也該遷一遷了。

    西京趙桓打算從洛陽遷到長安去,南京則從應天府(商丘)遷到建康(南京)。

    這樣的話,東京、西京、北京、南京都是諸夏熟悉的那四個中原古都了。

    然後依託這四京,在各路的首府設置專利司的下屬機構,負責收錄。

    四京再將各個方向收錄的資料每年的年中、年末兩次上報到朝廷進行彙總,備桉。

    不過這個事得跟宰相們商量一下,讓他們去操辦。

    畢竟不是遷首都,只是遷陪都,朝廷上不會有太大得反對意見。

    趙桓思考期間,蘇黛主動開口說道:“我覺得天下不願開拓進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百姓,尤其有銳意進取的那一部分非常惴惴不安。”

    “惴惴不安?”

    蘇黛鄭重地點頭,說道:“如果在朝中沒有背景,他們開拓所取得地財富很容易被剝奪。所以民間會有風俗,以末致財,以本守之。”

    “官家至高無上,所以沒有感觸。但在民間一戶人家,如果驟然賺取了大量錢財,握在手中很容易被其他虎狼盯上。不論是黑暗宵小,還是大戶豪強,都會各種手段侵奪其財富。”

    “所以民間百姓要麼選擇財不外露,要麼選擇購置房產,兼併土地。以至於京中豪宅,甚至高達數十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