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裡天下 作品

第112章 第112章

    瞧那般笑的春心蕩漾,他若再誇獎兩句得上天了,回家自又少不得一番邀功自憐。

    見著隊伍不見了,敲鑼打鼓聲都遠了,喬鶴枝起身對絲雨道:“這兩日可貪不得閒,咱們新宅鑰匙才拿到,還得好生安置,往後可要常住的。”

    方俞的行程表就差寫出來貼在門欄上了,這陣子他忙,家宅裡的事情便都落在了他的頭上,不過他是方家後宅的主子,處理後宅之事也是他的必須課,兩人分工行動,分活兒做,也可謂是互相承擔共進了。

    內城的宅子也是不小,像是標準的二進遠的話通常是佔地七百平,但是他們的宅子小那麼一些,有六百平的樣子。格局還是二進的樣式,京都的房舍都建造的有板有眼,呈現對稱美觀。

    倒座房前的大門進去便是一進的外院,進門先見影壁,左行是屏門,左右各兩個,屏門中間是二門,由此入,可見寬大的內院,左右是東西廂房,正前方為正房,左右配兩個耳房。

    按一般情況的佈置居住佈局來說,父母長輩住在正房,長子於東廂房,次子為西廂房,女兒小哥兒在後院。但他們家人丁單薄,上無父母,下頭的子嗣還在肚子裡,就是以後出生了,屋子也是完全夠住的,只不過沒有那麼嚴謹,凡事因時而異嘛,等人口興旺了,若是方俞好的話,房舍也可以再擴建。

    其實這佈局和喬家宅院也差不多,只不過喬家的正房後頭還有第三進的後院,也就是安置女子小哥兒的住處,隨之配置還有後罩房,佔地也更為寬廣,時下的宅子是沒有後院的。但那是喬家祖業一代代擴建才有今日的規模,且雲城地價和京城是大不相同的。

    京中的方家與內城的達官顯貴相比,往上頭比的話自然是清貧寒酸,往下的話也是寬闊舒暢,便拿捏了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喬鶴枝覺得自己一個商賈人家的小哥兒出身,今生可以躋身仕族且還能住在京都內城,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的好事了,喬家祖祖輩輩也沒有人比他嫁的更好,還管什麼屋宅大小,好好拾掇一番,便是最好了。

    喬鶴枝滿心歡喜,方俞忙碌應酬的功夫,他新買了丫頭僕役,又做了些新的傢俱,最要緊的是門口那個招牌,從當初的方宅,如今也可更改為方府了,一字之差,可飽含了太多身份地位在裡頭。

    四月初七,方俞進宮授官。

    一甲新科進士會直接分配到翰林院,這是沒有什麼懸念的,當然也除了很特別的個例,皇帝很賞識一甲中的某個學生,直接下旨安排去別的部門從事別的事務等,但就紀朝而言,崇明帝在位時一甲新科進士都是進翰林院的。

    狀元郎受封從六品官級,任翰林修撰一職,榜眼和探花受封正七品編修一職,官階不高,在京城算中下等,但是勝在年輕發展空間十分強大。

    這時代也不像現代,先談工資再入職,人家中央機關就是豪橫,先辦理完入職以後才告訴你薪資待遇。

    狀元郎君從六品,月俸十二石,方俞七品小官兒,月俸十一石五斗。

    其中一石俸祿有十鬥,一石換算成錢的話大概二兩銀子,也就是說方俞月錢到手二十三兩銀子。另外逢年過節,風調雨順之年,朝廷也會發其他年節禮品的相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