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219章荷蘭皇家科學院

    威廉四世也聽過這傢伙作品,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等歌曲都不錯。

    不過威廉四世更喜歡普魯士剛剛打進去後,全家剛剛跑到阿姆斯特丹避難的匈牙利音樂家弗朗茨.李斯特。

    這傢伙的1848年的《前奏曲》、51年的《馬捷帕》和52年《b小調鋼琴奏鳴曲》已經55年的《但丁》,這些都讓威廉四世十分感興趣。

    不過,他最感興趣的,還是他早年的出道兩大練習曲《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以及《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奧地利的音樂家是出了名的,匈牙利的也不差,不過威廉四世自然還盯上了他們兩地的科學家了。

    不過如果悉尼或者阿姆斯特丹成一個音樂聖地,倒也不差,畢竟未來每年舉行一次音樂盛典,也足以吸引各國的目光,增添荷蘭的文化傳播能力。

    “讓別國種下的人才種子,養成長大後,荷蘭來收割,還比這更加美麗的事嗎?

    可惜歐洲最大的人才庫,是英國和法蘭西以及普魯士建立的德意志等,這三個地方的國民自豪感爆棚的年代,荷蘭下手的機會非常少。”

    威廉四世突然一樂,“英國和普魯士是難搞了一點,但是法蘭西嘛?當普魯士的威廉一世在1871年佔領巴黎後,倒是一個最佳的機會。

    看來也只夠如此,巴黎的科學家們還有其他的人才,拿破崙三世你就幫我繼續培養他們吧,6年後我會來取走的。”

    威廉四世甚至貪婪的想:“英國不能夠本土太安全了,這對荷蘭不利。

    戰火必須燒到那裡才行,潛艇或許是打敗他們強大海上力量最有力的武器。

    只有這樣,普魯士才能夠跟英國火拼。

    對,荷蘭可以在潛艇方面,助力普魯士。讓未來的德意志帝國跟英國來個火拼,荷蘭好撿人才。”

    把這想通,威廉四世心情頓時輕鬆了不少。

    米國、英國、法蘭西、普魯士、沙俄,只要五國戰火蔓延,那麼荷蘭的機會就不斷。

    火中取栗,一直即是威廉四世在這戰火紛紛的年代裡,重要的做事風格。